由《弟子规》想到的学生教育引导问题

2020-08-21 09:08邢文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弟子规引导

邢文新

摘 要:心智与品性是人行动的根源,引导问题学生重塑和建设正常的思想根基,纠正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偏差和认知错误,是当前教育和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弟子规;引导;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弟子规》中,探索学生教育引导问题,我有几点浅显的认识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认识”错”与“恶”,纠正偏颇以明“理”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心智与品性是人行动的根源,引导问题学生重塑和建设正常的思想根基,纠正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偏差和认知错误,是当前教育和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弟子规》中的有关表述,无疑给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比如《弟子规》有言:“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这句话告诉我们,错与恶是分层次的,无心之过是为“错”,若明知故犯,有意犯错就是“恶”了。如果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由一个错误变成了两个错误,结果是错上加错。班主任老师在教育犯错学生时,把“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犯错是人之常情,行“恶”是学生大忌,知错能改却是勇者的行为。这样以来,学生从内心深处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有了一个思想铺垫,学生会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下意識的自我判断和自我纠正,错误自然会慢慢地减少直至消失。

二、引导学生尊重与敬畏生命,关爱自己以修“身”

教育首先教给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与敬畏。其次,教人以道德。再次才是教人以智慧。《弟子规》中有言:“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告诉我们,孩子的身体有伤害,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自己的亲人都会感到伤心或蒙羞。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我发现有部分初中生由于受电脑游戏、不良电视节目的影响,出现了纹身、扎耳朵眼、染黄头发等有悖规范的行为。还有出现早恋的同学,为了自以为是的“真爱”,在自己身体某个部位刺上喜欢的异性同学的名字,图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痛快,完全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对自己将来造成不良的后果,而且也会令父母伤心或蒙羞。《孝经》中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在平时的管理中,遇到学生对自己身体故意伤害的情况,如果用《弟子规》、《孝经》中的话去实施劝诫,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有害于自己,受愧于父母,比那种用“你怎么自残,这样做是不对的”等苍白无力、带有责备的话语,效果要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常怀“仁爱包容”之心,换位思考以正“心”

《弟子规》有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要互有爱心,才能立于天地之间。当前大多数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说话做事很少能顾及到父母、老师、同学的感受,遇到同学间发生矛盾时,受不了一点儿委屈。教育学生遇事常怀互敬互爱的礼让包容之心,是减少或避免同学、师生之间产生冲突的关键,也是是当下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我的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甲、乙两个同学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发生了口角。甲同学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吃饭的时候,竟然将一碗热汤泼到了乙同学脸上。进而引发了两个人之间的一场打斗,结果两个人都受了伤。《弟子规》有言:“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意思是说,我们对人说话或让人做事的时候,必须要先问问自己,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这样对自己,那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但凡甲同学换位思考一下,事先考虑一下我这样做该不该,如果对方用一碗热汤泼我,我会怎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便有了“仁爱包容的正心”。教师要把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教给学生,多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就能有效避免事件的恶化。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批评学生犯错时,也要用《弟子规》中的话提醒自己,对将出的言行要换位思考,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接受程度,做到“问己”与“律己”,教育效果要比单纯乏力的说教要好得多。

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好习惯,用心专一以养“法”

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讲过很多遍的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出错;有的同学平时看起来学习很努力,可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学生心态浮躁、用心不专一的缘故。教师可以把《弟子规》中话与学生一起探讨。《弟子规》有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四句话就是告诉为学者,学习过程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四句话的核心就是告诫读书人“用心专一”。它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习习惯。平时学习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真真切切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弟子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行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和思考的古人智慧。如果我们把这些拾起来,这其实是对我们教育的一种提醒和拯救。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以唤醒人性的初心,并加以正确引导,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应该担当起来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维.孝经.弟子规[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1月.

猜你喜欢
弟子规引导
弟子规·泛爱众(一)
弟子规·谨而信(十三)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