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2020-08-21 11:09李文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肺气

李文明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北京100010)

感染后咳嗽指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其中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感冒后咳嗽”[1]。感染后咳嗽在流行季节的发病率为25%~50%,具有患病高率、复发率高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西医治疗感染后咳嗽缺乏公认有效的药物,《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的对症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2]。近年来关于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的研究报道较多,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笔者在门诊应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风热伏肺型咳嗽,疗效显著。本研究将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应用于感染后咳嗽,并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进行比较,以期为感染后咳嗽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市东城区清水苑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7例。由于依从性差和其他因素,治疗过程中西药组脱落5例,中药组脱落7例,最终纳入观察的患者共62例。西药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49.2±7.4)岁;平均病程(29±5)d。中药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3~70岁,平均(51.6±8.1)岁;平均病程(32±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制定[3]: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仍持续;肺功能合格;胸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制定[4],辨证为风寒风热之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口渴,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翕动,有汗或无汗,舌红苔黄,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年龄18~70周岁;中医证型符合邪热壅肺证,咳嗽积分不低于2分。

1.4 排除标准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20%者;发热或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过敏体质或中途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无法继续用药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肺部肿瘤、肺结核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者,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组 采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方治疗。组成:蜜麻黄8 g,苦杏仁10 g,生石膏30 g(先煎),炙甘草6 g,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黄芩片15 g,桔梗10 g,前胡10 g。辨证加减:热重者,加知母10 g,栀子10 g;痰盛者,加川贝母10 g,瓜蒌30 g;便秘者,加生大黄10 g;咽痛者,加牛蒡子10 g,蝉蜕6 g。水煎取500 m L,早晚分服。治疗2周。

2.2 西药组 给予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治疗。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湖北凤凰白云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6647)口服,每次10 m L,每日3次。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评定咳嗽积分。根据文献将咳嗽积分分为日间的咳嗽积分(0~4分)和夜间的咳嗽积分(0~4分)[5]。日间的咳嗽积分评定:无咳嗽计0分;偶见短暂咳嗽计1分;频繁咳嗽,但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和影响计2分;频繁咳嗽,日常活动受轻度影响计3分;严重咳嗽,日常活动受限计4分。夜间的咳嗽积分评定:无咳嗽计0分;刚入睡或仅在清醒时短暂咳嗽计1分;夜间睡眠受咳嗽轻微影响计2分;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计3分;咳嗽严重,难以入眠计4分。咳嗽积分为日间的咳嗽积分与夜间的咳嗽积分之和。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5]。治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咳嗽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咳嗽症状好转明显,70%≤咳嗽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好转:咳嗽症状减轻,30%≤咳嗽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无效:治疗2周后咳嗽症状无明显变化,咳嗽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咳嗽积分比较 治疗1周后,中药组咳嗽积分低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药组咳嗽积分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后咳嗽患者咳嗽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感染后咳嗽患者咳嗽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中药组 30 3.82±0.11 1.98±0.18△ 0.44±0.12△▲西药组 32 3.78±0.14 2.19±0.13△ 1.58±0.11△

(2)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感染后咳嗽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

4 讨论

目前感染后咳嗽的致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多数研究认为该病与气道的广泛炎症、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气管及支气管反应性过高、呼吸系统的神经炎症、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的改变、M胆碱能受体功能的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6]。《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指出感染后咳嗽多呈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不能自愈,迁延发展为慢性咳嗽。西医多采用镇咳、扩张气管、抑制过敏反应等对症治疗,但迁延不愈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因此中医药介入治疗对该病尤为重要。感染后咳嗽属于中医“咳嗽”范畴,秦文等[7]统计感染后咳嗽的大量文献后,认为风邪是该病主要致病原因。临床治疗时如果初期未及时祛风散邪解表,或过用苦寒之品损伤正气,或过早使用收敛镇咳固涩之药使邪气郁闭,均可导致风邪伏于肺金,深入肺络而见咳嗽不止,遇风加重;咳嗽日久,风邪不解,入里伏肺,或从热化,或郁久化热,可见身热、咽痛、咯黄痰,所以笔者认为风盛、肺热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临床治疗感染后咳嗽应以疏风泄热、宣肺止咳为法,应用辛散清宣之品疏风宣肺,配以辛甘苦寒之品清解肺热,辅以下气止咳平喘之品调畅肺气,同时收敛肺气,防止肺气发散太过。诸药相伍,恢复肺脏肃降治节之功,使肺气上下之路得以通畅,邪祛正安。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麻黄宣肺而泄邪热,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且用量倍于麻黄,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两药相制为用;苦杏仁肃降肺气,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止嗽宁气;炙甘草益气和中,平调寒热。四药合用,恢复肺脏升降之机,达邪祛正安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解痉、平喘、祛痰、抗炎、抗过敏等作用[8]。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肺泄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肺中伏火所致肺热咳嗽,该方配伍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杨声英等[9]应用麻杏石甘汤联合泻白散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发热、喘憋、肺鸣音消退明显加快,增加患者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治疗后咳嗽积分低于西药组,表明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中医临证遵循“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原则,首先是精准辨证论治,再次是方药用量与配伍,其次是随诊变化。本研究中中药组用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感染后咳嗽病程迁延不愈,中药治疗安全有效,亦需要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咳嗽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肺气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人到中年补肺气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