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霞
[摘 要] 课程体系是“3+2”中高职衔接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3+2”空中乘务专业为例,探索“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空中乘务专业“3+2”中高职按层次确定课程标准,按模块构建教学内容,构建递进式、模块化的课程衔接体系。
[关 键 词] 商务英语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90-02
一、研究背景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不仅有利于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中高职教学进程的整体融合,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3+2”分段培养是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课程体系的衔接被认为是“3+2”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
然而,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中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因此,有效地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相关院校和学者已经开展了部分校本研究,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构建两个阶段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与其直属工业学校于2016年成为襄阳市首个空中乘务专业“3+2”中高职衔接建设单位。在衔接体系建设中,课程体系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起关键支撑作用的是清晰的课程标准分层及有效的教学内容设置。
二、“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基础
“终身教育”这一观点最初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提出,经过数年的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理论。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中高职教育不仅需要保证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即让学生获得在某个专业领域从事某个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拥有继续学习和深造的能力和机会。同时要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高职衔接教育为中职学生继续升学开辟了新的路径,中职生在“3+2”分段培养的模式下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为部分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升入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搭建了学习的桥梁。终身教育理论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邵元君(2013)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在一个体系内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既有区分度,又有结合点,才能切实保障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此外,龙洋(2014)曾对中职和高职的课程体系特点做过阐述:“一般来讲,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给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认知和职业概念,强化专项的职业技能训练,夯实操作性的能力基础;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景,采用综合的项目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统一标准
培养目标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和层次,反映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中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这也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协调发展的前提。职业院校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应体现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中高职院校在定位培养目标时都是取决于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应有明确的层次区分,一般将低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人才”,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比较空中乘务专业中高职“3+2”人才培养方案发现,空乘专业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层次之分,在文字表述方面,基本上一致,都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都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层次不明显。“3+2”人才培养模式下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既应该体现一体化,但也要体现层次性和分段性的特点,中职阶段重在打基础,高职阶段是深化和提升,而不是中职阶段的“延长”。
目前,很多院校在“3+2”分段培养模式下,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安排等都由各院校独立完成,制定过程中,中高职院校相互间的有效沟通、交流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进行沟通,且在制定过程中主观性比较强,随意性较大,故未能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置衔接不够,内容重复交叉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桥梁,中高职在安排各阶段开设的课程时,要重视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以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空中乘务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为例。首先,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专业理論知识,存在课程内容的重复学习,阶段性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如,民航概论、民航法、礼仪、形体训练、普通话与播音技巧、客舱服务沟通技巧等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其次,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本身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感到困难,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衔接不够,出现断档现象,尤其是民航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职学校的生源在高职阶段的学习兴趣、主观性和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影响了高职的教学质量。中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对接,关键问题是课程体系构建。
(三)课程设置广度不足,门类不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航业也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航空公司服务、机场服务与销售代理服务等已被视为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各中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落后于民航及旅游业的发展。目前空乘专业“3+2”分段培养的课程中公共课基础课比重较大,尤其是中职阶段。而旅游、历史等人文素养知识不足,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空乘专业增设部分旅游基础、民俗文化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空乘专业的工作,可能会遇到乘客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和飞行事故,由于在短时间内不易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因此空乘人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患病乘客的紧急情况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因此可以在空乘专业增设医疗常识与急救、应急处理办法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航空飞行中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卫生保健知识,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中高职课程层次不明显
由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层次划分,所以课程层次方面也不明显。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先修课程,其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目前,中高职阶段空乘专业均开设有礼仪、形体训练、民航服务英语等专业课程,这类课程在中职阶段学习课程时间较短,内容仅限于表面,深度不够,且这部分课程未能和高职阶段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中高职阶段进行明确的规范、划分,中高职课程层次不清晰,导致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内容在中高职阶段重复学习,但有一部分内容有涉及。且有些课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的中高职阶段,但学习内容单一,且时间跨度大,效果不明显,如形体训练课程。
四、“3+2”中高职分段培养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基于上述分析,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空中乘务专业“3+2”中高职按层次确定培养课程标准,按模块构建教学内容,构建递进式、模块化的课程衔接体系。
(一)科学制订“3+2”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中高职资源共享,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力量,形成以企业行业专家、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前提下,确定专业就业面向及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保证中高职阶段培养目标与规格的一体化、阶段性及层次性。通过对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出每一职业岗位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并使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通过对中高职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分段培养、实施,分段达标,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2”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并科学、规范地制订“3+2”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递进式、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近些年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方面,不少院校已经进行了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和研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形式上已有了衔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课程衔接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出现了很多重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探究,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同时相互间也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体系。另外,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中高职合作院校之间要根据不同的生源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明确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明确不同阶段分别获取不同级别的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遵循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具有连续性、渐进性、逻辑性,建立递进式、模块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方面,则要求根据中高职学校的教学资源情况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既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面,同时要对中高职课程进行分阶段的递进式、模块化设置,明确划分中高职阶段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明确中职三年阶段学习的模块内容,高职两年阶段学习的模块内容,并体现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如空乘专业的礼仪课程,可规范划分中职前三年阶段学习礼仪基础、社交礼仪模块,而高职两年阶段可规范学习民航服务礼仪、商务礼仪、政务礼仪等模块内容。
(三)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之中
由于中职阶段大多侧重于基础技能的培养教育,高职阶段侧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有所忽视,然而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必须要贯穿于中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以我院为例,学院规定所有毕业生必须要获取一定的职业素养学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学情,我院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实施了准职业化、准军事化管理,并推行导师制、教学一体化,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另外,要明确不同阶段知识技能的获取和目标的确定,中职阶段主要侧重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高职阶段更应该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中高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不平衡,有的中职学校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甚至没有实训设施,师资队伍多以转型为主,专业水平较弱,尤其是空中乘务专业中职学校没有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师,也没有相关航空实训设备、相关配套的实训室,如化妆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航空模拟仓、安检实训设备等,另外,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很少,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由此实训教学难以开展,顶岗实习难以实现,这给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教学 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岗位能力得不到提高。为此,要发挥空中乘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减轻中职学校面临的资源压力,可以将核心技能课程设置在高职阶段学习。
五、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我们不难看出,“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绝不仅仅是制定出一份教学进程表,而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职及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整合和衔接。递进式课程模块应根据各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在中高职阶段各有侧重,互有交叉,形成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递进发展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號)[Z].2015-07-27.
[3]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
[4]王春燕.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5]戴士弘,周丽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5):325-329.
[6]黄彬,焦小英,林世俊.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2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