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怀银
[摘要] 当下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教师依照过往经验,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和训练,却忽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例,从问题驱动、一题多变、即时评价三方面,通过对比让学生体验列表格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意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 列表;思维;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此时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思维仍停留在小学的算术思维中,应用方程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障碍,而这部分内容学得好不好对后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函数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都有影响。因此,教学中如何做好思维衔接,帮助学生理解很是关键。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第二节课,教学目标:①能利用表格作为建模策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②进一步体会应用方程解決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列表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在以往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师通常是给出表格让学生填,这样貌似学生很容易得到表格,也很容易找到等量关系,但学生解题时还是不会列表,不会通过表格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追根溯源,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起点,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生成的时间。笔者结合苏科版教材,通过对比让学生体验表格的价值和优势,引出列表格的方法,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驱动,方法生成自然
例题引入:小丽在水果店花18元买了苹果和橘子共6 千克,已知苹果每千克3.2元,橘子每千克2.6元,小丽买了苹果和橘子各多少?
【问题1】试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你能找到几个等量关系?
(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1:苹果质量+橘子质量=6 千克
苹果金额+橘子金额=18元
教师:很好,还有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2:苹果价格×苹果质量=苹果金额
橘子价格×橘子质量=橘子金额
(教师统计找到以上四个等量关系的人数。)
教师:谁能说说是如何找等量关系的?
学生3:我是通过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花了18元,共6 千克来找前面两个等量关系的。
学生4:我是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单价×数量=总价来找等量关系的。
板书:苹果价格×苹果质量=苹果金额
橘子价格×橘子质量=橘子金额
(教师把学生找的等量关系一一罗列出来,指出这是由题目中整理出来的信息。)
教师:把上述的数量关系用线条画一画,可以用表格表示出来。
教师:看到这样的表格你有何感觉?
学生:“看上去更清楚了!”“不会找错信息。”“很简洁舒服。”
教师:是的,以后解题也可以列出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更加直观简洁。
板书: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列表格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发现表格法。教学设计中,首先是要学生找等量关系,为列表格做好铺垫。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在小学已经涉及,这样也是自然的衔接和复习,学生较易接受。其次是列表格方法的形成。教学中,不是直接让学生填表,而是由题中条件结合生活实际得到表格,如此更加自然。再次是方法的总结。表格具有直观、数量关系清楚的特点,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容易感受到表格方法的优越性。通过以上的方法,学生更容易体会表格的优点,理解列表是一种找数量关系的好的辅助手段。
【问题2】根据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并列出方程。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量,并填入下表:
(2)设小丽买了x 千克苹果,把表格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2x+2.6(6-x)=18.
教师:通过上述解题过程,你能总结一下如何画表格找数量关系吗?
学生5:把苹果和橘子分别看作两行进行列表。
教师:那这种列表呈现的等量关系有何特点呢?
学生6:每行呈现的是乘法,每列呈现的是加法。
教师:很棒,这样列表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更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问题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列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列表的具体方法,体会到用表格找数量关系不仅能体现表格的优越性,而且也更加便捷地列出方程。
二、一题多变,揭示问题本质
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最基本的类型题,然后通过题目的变式启发学生触类旁通,寻求思路,掌握知识的变化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问题3】在上题中,如果设橘子买了x 千克,还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学生7:上表中,首先设橘子x 千克,苹果为(6-x)千克;然后列出方程:3.2(6-x)+2.6x=18.
教师:还有其他设法吗?试一试列出方程。
学生8:设苹果的金额为x元,橘子为(18-x)元。
学生9:先设橘子的金额为x元,苹果为(18-x)元;再列出方程:+=6.
教师:好的,这道题共有四个设法列出方程,在解题时我们要选择便捷的设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设法让学生体会本题的不同思路,体会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注重理解题目的内涵,善于变通,打开思路,同时进一步体会表格的直观、方便作用。解题的本质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找出数量关系,列表是一个很有效的辅助方法,这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是整理信息、表格呈现,通过表格再转化为方程。
三、即时评价,提升思维品质
既然是“即时评价”,那么教师不妨对四种设法进行评价,体会方法的优劣,进而提升思维品质。在上述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用列表格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去独立完成,从而巩固这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深度理解其内涵。
【巩固练习】
1.期中考试后,班主任为了奖励学习进步的12名同学,让班长去买了12件奖品,其中笔记本每本3元,圆珠笔每支4元,共用了43元。班长买了几本笔记本和几支圆珠笔?
2.一场篮球赛中,小林一人独得28分(不含罚球得分),已知他投中的两分球比三分球多4个,他一共投中了多少个两分球?多少个三分球?
3.某天,一蔬菜经营户用70元钱从蔬菜市场批发了辣椒和蒜苗共40千克到市场去卖,辣椒和蒜苗这天的批发价与零售价如表所示:
问:(1)辣椒和蒜苗各批发了多少?
(2)他当天卖完这些辣椒和蒜苗能赚多少钱?
【设计意图】练习1直接给出了表格让学生去填,通过表格辅助,列出方程,难度不大,主要是训练学生提取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并通过表格找到数量关系。练习2让学生独立地查找列表数量关系,以进一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及时巩固通过列表格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方法。练习3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总之,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用列表格辅助找到数量关系,方法生成自然,学生接受容易,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提升了学习思维品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初中专项”研究课题“以‘我学·我们研为核心的初中课堂变革行动研究”(课题编号:E-c/2016/2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