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的城乡特色风貌塑造策略研究

2020-08-20 07:51欧阳邦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

摘 要 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为背景,首先对景观风貌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其次指出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下城乡特色风貌塑造面临着目标价值、管控体系、实施路径三个方面的转变,最后从特色价值提炼、总体风貌定位、景观风貌分区、风貌管控体系以及规划实施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以期为新时期城乡特色风貌塑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特色风貌塑造;景观风貌规划;城市设计

引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相比于原有的城乡规划更加强调全域全要素管控,关注重点也由传统的“城”扩展到“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塑造城乡特色风貌也成为今后一定时期的研究重点。

1景观风貌理论的发展

景观风貌理论最早起源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历史城镇遭受严重破坏,城市记忆与场所空间丧失殆尽,激发了民众保护意识的觉醒,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也由单体建筑扩大到对历史街区、历史城镇整体风貌的关注,之后又逐渐扩展到对整个城乡景观风貌的关注。二十世纪下半叶,欧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整体环境的破坏,由此人们开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20世纪90年代,景观都市主义应运而生,景观都市设计把城市看作连续的景观形态,从自然过程中获取设计形式,以景观构筑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1]。总体而言,城乡景观风貌可以包含三个层面,即历史人文、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其中历史人文为非物质层面,体现在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淀,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为物质空间层面,包含了自然空间和城镇空间。

2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转变

2.1 目标价值转变

以往的城市设计更多关注是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相对缺乏对于全域国土空间要素的统筹考虑,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之下城市设计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建筑空间范畴,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空间环境的有机融合将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生态价值的彰显将成为本次规划的核心目标价值之一。

2.2 管控体系转变

传统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包括建筑高度、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建筑立面等建筑要素以及植物景观配置、街道小品等环境要素,这些要素都为“城”的概念,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之下管控要素也转变为全域国土空间要素,“城”仅为要素体系之一,“乡”及“野”也将成为管控的重点内容。

2.3 实施路径转变

长期以来,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实施效果相对不佳,除了法定地位缺失以外,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实施传导与法定规划衔接不足。传统城市设计一般是通过相关图纸或导则将规划管控意图融入法定规划,但由于缺乏信息化平台管理,城市设计指导性不强,而本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将对城市设计数据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乡特色风貌塑造策略

3.1 特色价值提炼

特色价值的提炼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历史视角,通过梳理城市发展脉络,分析城市的历史格局、历史遗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炼历史价值要素;二是山水环境,通过对地形地貌、山体水系、景观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分析[2],认知城市与周边大山大水等生态环境的关系,提炼生态价值要素;三是建成空间,通过对现状建成空间的分析,总结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建筑材质等特征,提炼建筑价值要素。

3.2 总体风貌定位

总体风貌定位的一般包括两个层面,即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和城乡空间景观风貌的定位。在具体明确总体风貌定位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自身特色价值提炼,还要结合区域比较分析明确在更大尺度范围内的特色所在。如海宁市的总体风貌定位——“潮韵硖川,诗意海宁”,即是通过区域比较分析,挖掘出以观潮山水闻名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以历史名人为核心的城市文化特征,进而确定其特色风貌定位[3]。

3.3 景观风貌分区

景观风貌分区的划定要衔接国土空间格局,尤其是要强调全域全要素的概念。在风貌分区类型上可结合“双评价”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延伸出“城”“郊”“野”等三大类型,每种类型之下可以进一步细分不同的风貌分区。如“城”可以基于不同的城市功能分为老城风貌区、新城风貌区、历史风貌区、产业风貌区等;“郊”可以基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分为田园风貌区、村庄风貌区等;“野”可以基于地形地貌分为平原风貌区、山体风貌区、湿地风貌区等。

3.4 风貌管控体系

在确定全域风貌分区之后,重点是针对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与协调进行管控,以彰显总体风貌定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特色风貌管控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轴线,一般为主要城市道路、生态景观轴线,重点强调对轴线两侧界面的管控指引;二是景观节点,一般为城市中心区、交通门户区、公园广场等,重点强调对特色风貌的塑造与地域文化的展示;三是视线通廊,一般基于城市与周边自然山水的关系,建立空间眺望体系,如城看山、山看城、城看水、水看城等,明确开敞空间及管控要求;四是城市天际线,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高低错落、舒缓有序的城市天际线而针对建筑高度提出相关管控要求;五是城市色彩,一般为彰显城市个性而对建筑色彩、环境色彩提出相关指引要求;六是第五立面,包括屋顶绿化、屋顶形式等方面的管控。

3.5 规划实施保障

一是要强化规划传导,加强风貌管控要素与控规管控要素的衔接,落实城乡特色风貌管控意图;二是要强化数据管理,风貌分区、管控要素及相关管控要求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三是要强化政策机制,建立城乡特色风貌全过程监管跟踪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保障规划落地。

4结束语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改革背景要求下城乡特色风貌塑造要凸显生态环境价值、强化全域国土空间要素管控、提高数据化管理能力。在具体策略上,首先可以从历史视角、山水环境、建成空间等方面提炼地域特色价值,其次可以基于区域比较分析明确总体风貌定位,衔接国土空间格局明确景觀风貌分区,构建风貌管控体系明确管控要求,最后要强化规划传导、数据管理和政策机制,保障规划实施落地。

参考文献

[1] 黄蓉.鞍山城市总体风貌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5.

[2] 白敏.统领·管控·示范——《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试行)》解读[J]. 规划师,2015(9):48-53.

[3] 伍敏.郝辰杰.实施导向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法探索[J].规划师,2017(10):89-94.

作者简介

欧阳邦(1992-),男,湖北天门人;学历:硕士,职称:助理规划师,现就职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滨海地区城市开发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建筑遗产文化价值构成及评估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