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小学阶段良好道德的培养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是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道德的培养对于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与思想境界都有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有以下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树立榜样作用,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行动上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作用,对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家长的品德素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面貌,为此,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该热爱生活,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他人满腔热情,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自己的形象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感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完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关系, 严爱相济, 用家长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性魅力去感染孩子,能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培养孩子所必需的坚强意志、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
二、学校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因材施教
(一)提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力度
1.真正把孩子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不可忽视的位置上
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重智轻德观念,要充分贯彻国家的“德育优先”战略,坚持德育智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学校领导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形象地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即人为地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品学兼优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情境。学校应注意育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学校环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控性和导向性,因此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因材施教”
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心理状况等方面,灵活地选择最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2.要掌握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状况,有的放矢
三、优化思想道德的社会环境,关注小学生道德教育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美好的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相反,污蚀的环境只能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与人的关系是辨证的、不可分割的。人生活在环境之中,社会上的各种环境对人有诱惑作用、浸蚀作用,而小学生身上缺少意志力,缺少做人因素的抵抗力。如果人从小不好好接受品德教育,就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思想没有准则,行动容易越轨。因此,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环境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合理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一)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促进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文化既带来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也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便利,带来了机会。只要教育者能够合理利用网络文化,就能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提升效果,获得小学生的认可与赞同。网络文化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必然渗透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因而面对这势不可挡的网络文化,作为教育者更应当做的不是一味地反对与逃避,而是在大背景下,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使其服务于思想道德教育。
(二)利用网络文化打造思想道德教育新平台
网络技术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便利,教育者应当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开发网络平台服务于小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利用网络平台的信息优势,发布优秀的网络文化信息,组织以文化、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新型校园网络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加强小学生的网络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的阵地作用,要在网站中设置各具特色的频道和栏目,将思想道德基本内容与网络海量信息结合起来。
(三)提高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减少盲目性
网络文化本身具有多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其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运用网络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主要在于能够对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并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文化,使得网络文化服务于自己的成长与学习。而要提高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家长的引导。首先,家长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不能单纯强调排斥,也不能放任,而应坚持将疏导与管理相结合。其次,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对于小学生接触网络文化,需要加强教育。在教育中应专门设立网络文化一章,专门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导小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分辨网络信息。
在21世纪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大,这决定了他們既易接受正确的引导,也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要重视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充分利用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帮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培养更优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