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爱雯
摘要:一般情况下,产教融合指的是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来主动积极地发展专业产业,把教学和产业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企业和学校一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产教融合能够切实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推动当地经济更好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希望能够发挥学校的作用,推动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路径
新形势下,做好产教融合能够推动人力资源更好的发展,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经济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优先进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将校企结合融合在一起。这也直接说明了进行职业教育的时候,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性。进行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基础扎实的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确保学生学习到的相关知识符合就业需要,有必要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运用进来。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一)人才订单模式
人才订单模式指的是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定制,要求企业和学校接洽签订人才培养的订单,这样能够很好的把企业和学校二者的优势发挥出来。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在考核合格后,学生也能够根据协议来通过企业的安排进行就业。这种模式下,学校在人才培养时,能够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用工标准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去,不但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行业的标准,还能够帮助企业稳固员工队伍,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不但能够降低就业所需要的成本,还可以实现三方共赢。
(二)准员工2+1模式
准员工2+1模式指的是将职业学校学制划分成前两年加第三年的形式。在前两年的时候,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和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并进行UI定实训锻炼。等到第三年的时候,学生需要进入企业中实习,由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帮助员工培训其实践技能。这种用人模式能够很好的划分人才培养的过程,职业学校需要负责理论知识教育,企业则需要做好专业技能培训。这种方式也能够结合产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企业,更好地适应工作[1]。
(三)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模式,这种模式将不同的学年划分成为学习学期和工作学期,将学习和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使用的时候较为重视企业及学校中教学资源的使用,企业会进入到学校的内训和实习管理中去,能够很好的将学习和工作结合,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四)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实训基地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校解决资金、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时候,往往是企业独资或者是由校企一起出资来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师生能够一起研发企业产品,也能够承担企业生产业务,从而将教学和企业生产需要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拉近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也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技术以及场地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训,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训能力,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报酬,能够增加学生满足感。
(五)产学研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企业科研和学校互相协作和配合,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重视产业化活动和研究开发活动的积极作用发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可以提供企业需要的技术,二者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的创新技术、转化成果,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路径分析
(一)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
首先,政府必须对校企合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将其添加到地方发展规划中去,并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主体的责任义务进行明确,维护双方利益,进行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的制定,通过制度和管理来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冲突,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2]。其次,为了激发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的积极性,企业需要明确相关的奖励措施,给企业税收和政策方面的优化,甚至可以直接给企业补贴。再次,政府需要进行校企合作专项支持资金的设立,鼓励企业参与进来,努力的将合作方成本降低。最后,政府需要发挥职业学校办学的主体作用,对企业进行引导,让其参与到课程设置、实训、人才培养以及师资建设中去,对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完善,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
(二)落实混合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规范
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排斥校企合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将混合办学体制运用进去,能够帮助企业和学生之间形成责任利益共同体,将企业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学校为了满足企业需要也必须根据企业要求来更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校企双方的想法,完善校企沟通平台,从而更好地将校企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3]。在进行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时,首先必须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学校需要根据实训基地的需要来做好设备管理、师资培训工作,完善学生激励制度,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完善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对于企业的行为,政府应该做好规范和监督,将实训基地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其给人才培养更好地进行服务。
(三)完善师资队伍,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体系
在职业学校培人才养的过程中,“双师型”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首先,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不仅重视职称和学历,而且需要重视其在企业中的相关经历。其次,学校应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在职称晋级和工资待遇方面倾斜“双师型”教师。最后,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教师的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优秀员工来学校兼职。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政府、学校和企业必须加强合作,做好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根据地区发展的需要做好专业设置,进行专业群的建设。学校和企业需要完善课程开发团队,根据教学和企业的需要编撰教材,做好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三、结语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对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非常重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以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基础,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将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方的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将各方的优势发挥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天华,柴丽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3):146-149.
[2]金钢.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20(5):140-141.
[3]任雪梅.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19(27):44+47.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教育厅职业教育改革重点立项课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中职现代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研究》(GXXZJG2019A025)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