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乔 王超英 郑辉
【摘要】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公立医院不再执行《医院会计制度》,本文总结了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变化以及新旧制度的衔接与操作,新制度下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早在2015年,财政部对会计相关法则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面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几项会计业务处理规定,保持了我国会计业务与国际财务报告相关准则的一致性。关于医院方面的会计准则,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提出了运用预算、财产保护、会计控制等内部控制基本办法,强化流程控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等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做好相关核算与管理,对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促进长远建设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随着医院自身业务范围和能力的不断扩大,扩建病房、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等方面工作推进,固定资产数量不断加大,这给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新会计制度实行后,固定资产在核算与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其不同点,结合具体业务工作,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医院业务工作长远发展。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变化
与旧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变化体现在以下几個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分类变化。在分类上,将旧制度的四种分类调整为六大类,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分类更加细致,能更清晰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用途,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把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政府资产,从固定资产中分出,单独设置科目和报表列项,更能准确的对政府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二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变化。一是计提时间的变化,新制度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改变了旧制度当月增加固定资产下月计提折旧的规定;二是科目的变化,新制度中取消了旧制度中的“待冲基金”科目,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并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按照经费性质(财政项目、科教经费、其他经费等)记入成本进行核算。
三是固定资产处置流程变化。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是用来核算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包括了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而进行处置的资产净值及其发生的费用和收入。在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资产处置费用科目用来核算固定资产处置业务。使得处置全流程在会计核算报表上一目了然,规范了医院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二、新旧制度对接时追溯调整的具体操作
随着我国财政部在2015年78号令《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拉开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序幕。去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执行统一的新会计制度,并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这也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这样会形成“双分录和双报告”财务管理新模式。按照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每个环节,包括确认、计量、处置、批露等每个过程都有新的要求,而且更加明确了会计主体的使用权利和管理责任。同时,新制度对固定资产分类和折旧年限提供了范围参考,在会计主体围绕其实用价值与预期收益来具体确定折旧年限,兼顾考虑了固定资产预计实现服务潜力、提供经济利益期限,以及有形和无形损耗,这一改变体现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现实考量。
具体操作时,按照补充规定提供折旧年限计算补提一个月折旧。新制度取消了“待冲基金”,具体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经费性质,这里包括了财政项目拨款经费、科教经费、其他经费等进行明细核算,并最终反映到不同累积盈余中。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所有固定资产累积折旧所反映的使用耗费,使固定资产核算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时价值,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这里面,对于固定资产分类与折旧年限发生的改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按照原制度已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对2018年12月31日止应计提累积折旧金额与已计提累积折旧金额的差额进行调整。同时对于与新制度存在折旧年限不一致的问题,以及补提一个月折旧,在2018年12月31日进行追溯调整,形成2019年1月1日按照资产账面价值。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一是计提方式存在局限性。计提方式中有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又可以称为直线法,这种方法是对固定资产按照预期使用平均年限计提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在实际中,这种方法忽略了医疗设备实际损耗和磨损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使用较为频繁、磨损较为严重的大型仪器设备折旧存在一定问题。工作量法是对平均年限法延伸和补充,优点是可以有效计算成本损耗,但是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有形损耗,如果遇到资产较长时间闲置的情况,这种计提折旧的方式就显得不是十分合理。
二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不符实际。新制度区分不同固定资产类别,进而规定了不同使用年限,但是这种规定会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里举出例子来看怎样与实际不相符,如新制度规定房屋折旧年限为50年,但往往在实际使用过程会根据医院建设发展情况对房屋进行翻新和改建,实际使用年限多数情况下都低于50年;如大型医疗设备,新制度规定使用年限为6年,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匹配经费不足、设备价值较大等原因,所以多数情况无法及时更新。这些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三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缺乏衡量。在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情况下,在具体操作中,会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产生虚高的情况。这里举两个情况,一个是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其市场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账面价值也会大幅下跌,这样就会产生减值的情况;另一个是陈旧过时的设备,其维修费用会高出很多,甚至是超出设备本身价格,此时设备所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昂贵的维修费用。这样都会使得固定资产核算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四是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欠缺。一直以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流动,轻固定”现象,大多数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分析和做法较为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分成不同类别,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有时候出现问题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不利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再一个,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流程不明确,使得大型设备采购论证有时流于形式、仪器设备保管、闲置和流失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还有,对于固定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对固定资产做到定期清查、新增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其报废过程处置也较为随意,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账物不符的情况。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建议
一是科学分类固定资产。医院要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进行重新盘点和分类。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固定资产国标分类代码进行分类,这样可以统一规范固定资产数据,为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当然,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适当增加国标分类字段,适应新制度中固定资产分类要求。
二是做好资产采购管理。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要把工作触角向工作源头前伸,医院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完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转变原有的固定资产采购观念。在采购前,要进行充分调研,特别是要关注固定资产使用条件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来进行测算,评判采购该设备是否科学合理。
三是细化科目核算方式。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作为医院也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细化科目核算内容。如,可以根据固定资产不同类别将折旧费用进行归集,以便于对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也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用途和来源进行细分,以便于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
四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医院需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对于固定资产需要建立电子卡片,能体现明确的资金来源、购买时间、成本分配流向、供应商、型号等都需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与相应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进行衔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献:
[1]宋巧荣.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18).
[2]张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财讯,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