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华
摘 要:近年来,各地新入职教师数呈井喷式增长。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政策和教师培训要求,湖南省湘潭县积极探索新入职教师“塑型工程”的实施策略与途径。文章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度、梯度、温度、力度、深度五个维度简要介绍近两年来开展该项目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明晰政策和现状,加强对象和需求意识;呈现流程的“五阶段”和“两融合”;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战性;从部门配合、纪律要求、导师引领、督导考评等方面强化保障;从显性成果、研修影响等方面再现培训效果。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塑型工程;“五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121-03
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兴国必先强师。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政策和教师培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策略与途径。
(一)认识要准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这些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既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开展新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以下简称“我县”)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小学教师的来源日趋多元化,2017年在全县新入职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占比54%,2018年占比67%,2019年占比更高,许多新教师在没有学校实习经历的情况下就直接走上了讲台,师资队伍的壮大迫在眉睫。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新时代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基本能力,有必要在新教师入职之初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攀登职业发展的高峰。
(二)意识要强
要有对象意识。县师训股出台的《湘潭县2018年新入职教师“塑型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总方案》中明确:我县2018年新入职教师“塑型工程”培训项目是一个专门为我县2018年新入职教师量身定制的培训系统工程,是2018年我县成为湖南省第四批国培项目县的一项教师培训重要改革,更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我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塑型”,即塑造新教师入职的良好形象,这是培训的初心。经过两年递进式培训,引导新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夯实专业基础,补齐履职短板,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为教育人生奠基。新教师培训对象为我县当年招聘的中小学、幼儿园、高中全学科教师,2018年的新教师合计348人,其中幼儿园教师占比2.4%,小学教师占比54%,初中教师占比35.8%,高中教师占比7.8%;师范类教师占比33%,非师范类教师占比67%。这些数据的统计,让培训可以有的放矢。
要有需求意识。坚持“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是培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聚焦真实“问题”与需求,才能更好地聚焦专业成长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特别是学员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和对培训内容、形式及师资的期待与建议,以便准确定位培训目标、筛选培训内容,有效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方式,合理组建培训团队、安排培训时长时段等,为制订培训方案提供很好的事实依据。如针对学员“让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指导”的迫切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选配方面都有侧重考虑,在满足学员需求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本土培训师,可谓一举两得。当然,满足学员需求还应与其专业发展现状相吻合。如非师范类学员的课程增加了“教育理论与专业补偿”的培训内容,力求完善知识结构,回应其“补短”诉求。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新教师成长规划的引领,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主动发展意识,有效促进“三年教学入格”培训目标的实现。
为完成递进式培训的目标任务,基于《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我们有借鉴也有创新,在流程设计上做到了如下两个“梯度”:
(一)“五阶段”梯度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我們设计了集中研修—“送教下乡”融合培训—跟岗学习—返岗实践—总结提升的两年递进式培训。
(二)“两融合”梯度培训
即“送教下乡”二级研磨与新教师“塑型工程”融合的两年递进式培训。“送教下乡”二级研磨阶段,我们要求本乡镇片区的新教师必须全员参加融合培训,在新教师上完“亮相课”后,“送教下乡”二级导师要进行“结对”帮扶指导;“跟岗学习”阶段,新教师在县级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两融合”培训所得上展示课、汇报课,培训效果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提升;“总结提升”阶段,我们还安排配套课程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这种从镇级到县级的自下而上的两年全员递进式培训,不仅方便管理,也能有效整合利用资源,同时为新教师提供了科学、系统、持续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为他们成长为乡村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照《新教师入职培训课程设置建议》,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以师德为先导、能力为核心、需求为前提、发展为导向,聚焦新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课程设置应突出实战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一)“实用”当先
有温度的课程,首先要实用。基于规范化课程任务驱动,我们创造性地设置了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授课形式。集中研修阶段围绕“职业导向与师德修养、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反思意识与发展能力”四个模块展开,重点在前三个模块;“总结提升”阶段则进一步遵循按需施训、补足短板、深入推进的原则,全面考虑与规划,重点在第四模块,同时增加了“教育理论与专业补偿”这一非师范类课程模块内容。另外,我们将四个模块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为18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有具体的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过程和结果记录的要求。授课形式主要包含专题讲座、案例分享、观摩学习、研讨交流、带教指导、专题学习等。这些为新教师量身打造的实用课程,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其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借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OBE理念,以结果为导向,从学习产出入手对教师培训课程进行反向设计,较好地推动了对培训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如在顶层设计上,我们要求“送教下乡”与新教师“塑型工程”实现“两融合”,“送教下乡”二级研磨阶段就有了针对新教师的培训要求(之前有述说),结合实施情况对递进式培训课程体系也有了持续改进。2019年新入职教师集中研修阶段,为达成“所有参培学员都能备出一堂合格课”的要求,我们邀请了国家级专家陈大伟(授课1天)和本土名师张凌君就这一主题进行针对性授课,学员当晚即学以致用,分学科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备课任务(统一“备课任务单”),再请专家评阅反馈,较好地保证了预期培训效果的实现。
(二)“实战”为重
有温度的课程,要突出实战性。这个主要集中在“跟岗学习”阶段,我们采用“规定动作”与“彰显个性”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规定动作”以进修学校出台的总方案为准,课程设置必须包含升旗仪式观摩、成果展示考核、布置返岗研修任务等;“彰显个性”则充分发挥基地校的优势与特色,从学员实际出发设置课程,不断提升其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这些基地校可以说是湘潭县教育系统的几面旗帜,其选定的跟岗学科代表了我县该学科的一流水平,其精心设计的课程也让学员们在真正的实战中得到了历练,收获了成长!
另外,每一阶段的成果汇报考核都是对新教师核心实战能力的检测。如“总结提升”阶段对每个学员的综合考核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微课、片段教学、三笔字等。为了让学员在竞争比拼中有更多收获,我们还聘请了专家评委当场评分或点评,并对表现优异的学员进行表彰。实践证明,这些综合考核不仅促进了两个培训项目的深度融合,也有效挖掘了新教师的发展潜能,充分展现了个人和团队的风采,真正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一)各级部门协力配合
我们形成了“县局领导高位统筹、进修学校全面实施、送培单位扎实推进、基地学校用心组织”的协同培训局面,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精准发力,真正为新教师成长保驾护航。王金泽教授说:“培训就是为教师学习服务。”本着这一服务宗旨,我们实施分班分学科组学习模式,既有同一地点的集中研修,也有班级小组的自主研讨,更有基地校的跟岗实践。“跟岗学习”阶段,为缓解学员面临的工学矛盾,我们决定将原来的一批次培训调整为两批次;为了让学员获得全方位的关注与督促,我们推行“1+1”班级管理模式(工作校一个联络员+基地校一个班主任)。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二)纪律要求强力推动
“无规矩,不方圆。”一直以来,我们用“三严”“三强”来严明纪律,强力推动培训的顺利进行。“三严”即严格考勤制度,严格会场纪律,严格生活要求;“三强”即强化学习态度,强化跟岗任务,强化安全意识。同时,纪律要求与学员考评紧密挂钩,有效加强了过程管理,提升了培训实效。
(三)导师团队致力引领
培训期间,我们为新教师安排了多位导师,包括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项目县培训者团队成员、基地学校与工作学校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等。一方面,导师组负责学员的日常研修工作,如确立主题内容、明确目标要求、落实实施评价等;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主题模块组建相关学习共同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指导。这种导师制培训模式极具示范引领性,在“结对辅导”中真正做到了为新教师排疑解难,较好地实现了共性主题研修与个性问题求解的协同。另外,我们以任务为驱动安排授课,不仅聘请了一大批本土专家名师,还邀请了一批县域外知名专家,让新教师在名家的致力引领下得到更长足深远的发展。
(四)督导考评助力成长
为达成预期的培训效果,县局、进修学校相关领导分组深入到培训现场和各基地校进行不定期的督导视察,通过听汇报、看资料、进课堂、作指导、与学员共进晚餐等形式为学员安心参培注入了无穷动力。对照“评优细则”,结合督导视察,我们从不同维度对学员、班主任、导师、基地校、送培单位五类对象进行量化式考评,每一阶段都评选出了一定比例的先进团队和个人,对整个培训起到了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如“跟岗学习”阶段的“12345”任务清单(一份成長感悟、两份任务单、三份稿件、四份听讲座笔记、五分钟成果展示)就是学员量化考评的重要依据。
(一)显性成果颇具匠心
为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辐射,我们总会按要求及时整理各项资料。“跟岗学习”阶段,各基地校都编印了研修成果集,有的还将优课展示、专家讲座等刻录成光盘,发放至学员手中,做到人手一份,以给学员留下美好的珍藏,也使培训期间智慧与成长的结晶的惠及面更为广泛深远。为打造县级精品培训项目,我们还精心制作了规范的模板,让资料整理更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研修影响广泛深远
纵观每一阶段的“项目满意度测评”数据,学员认可度挺高。到目前为止,这两批新教师的流失率相比往年来说也是最小的,这与培训中的激情点燃与专业引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湖南在线“科教新报”专题报道了本培训项目的情况与特色,跟岗学习相关内容也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上刊登,我们还先后接待了三批外省、县域同仁来我县观摩交流,在扩大我县教师培训项目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每一阶段培训后,我们都布置了返岗研修任务,如执教校级公开课,参与教研组研讨或网络研修,撰写教学反思或论文等,要求学员将培训所得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在巩固研修成果的同时也有效带动校本研修。县师训股、进校学校在及时总结、评估培训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训后跟踪指导,有效促进了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永军,马 若.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36):8-11.
[2]滕 飞.反向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