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与调适

2020-08-19 00:28郑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院校

[摘           要]  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是职业倦怠易发人群,高职院校中辅导员职业倦怠发生后对其自身、教育对象和社会均有诸多影响。可以通过悦纳自我,增强自身工作生活乐趣;和谐师生生态,赋能学生素质培养;借助团队外力,打造辅导员品行素养提升平台;双线培养建设,构建辅导员矩阵管理模式;落地国家政策,确保辅导员提升职业获得感等举措有效缓解和调适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11-03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职业倦怠(job-burnout)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其中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和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两位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身心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召开,至此,教师这一行业中的职业倦怠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国麦可思研究院于2015年收集独立IP地址的在校教师问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学校教师7789份,高职高专学校教师2945份,最终形成《腾讯-麦可思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显示超半数高校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其中在本科院校任教的教師该比例为51%,在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该比例为58%。[1]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所构成的心理状态,多发生于助人行业之中。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岗位是助人行业的特殊群体之一,因其工作职能具有多样性,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任教的辅导员因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或者不能有效缓解各种压力从而呈现出的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心理枯竭状态。

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无须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教科研方面的绩效考核,更没有论文发表、课题申报的压力,但为何会频发职业倦怠的心理危机?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高校组织中,虽然专任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面向学生,行政人员也需要在管理时面向学生,但辅导员则更是长年处在服务学生的一线工作岗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需要承担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大工作职责,他们需要在以上领域长期面对个性迥异、追求独特且富有朝气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发生后所带来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后的影响

(一)对辅导员个体自身的影响

1.疲于应对,情绪衰竭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工作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进行衡量,突出的成果不易被发掘,但稍微的疏忽却会酿就“大错”,但凡校园里出现安全稳定、突发事件处理、各类学生舆情、学生敏感问题等需要追责时,不论校院级领导被追责到哪一个层级,辅导员始终难辞其咎。他们小心翼翼却无法适从,外表刚毅却内心失落,情绪崩溃却无处倾诉,只能埋头应对一波又一波的学生事务,逐渐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少了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甚至出现师生关系紧张和冲突。久而久之,辅导员情绪的波动引发学生管理决策能力的波动,辅导员的教育教学场域遭受严重破坏,甚至产生辅导员与教师职业道德相违背的失范行为。

2.缺乏投入,去个性化

倦怠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而是因为倦怠使得教师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紧张。[3]对于一名处在职业倦怠中的辅导员来说,他们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对学生的需求不耐烦,对工作的创新没兴趣,对学校的要求多抱怨。在工作过程中,不愿意思考工作方法和创新工作思路,笃信努力和回报是不平等的。在面对学生时,忘记了这些学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像对待物品一样对待学生,逐渐淡忘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3.角色模糊,低成就感

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受到其工作自主权的制约,如果可以自行决定和规划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则高,反之则低。辅导员是一个工作自主权较低的岗位,对于学生的专业指导,辅导员受其所学专业限制无法具体全面辅导,专业课教师优势更为明显;对于学生业余生活,学生管理各部门教职工的思路可能比辅导员更为开阔。这使之与其他教师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看似辅导员兼任教师和管理双重身份,实则两边都无法顾全,辅导员晋升的通道无外乎两条:其一是晋升为党政行政管理干部,其二是转任教师系列,但这些都是以放弃辅导员这个岗位为前提的,辅导员岗位似乎成了一个临时过渡性工作,长此以往的身份认同角色尴尬,逐渐显现出低个人成就感,辅导员对教书育人工作失去兴趣,推卸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否定辅导员岗位价值。

(二)对教育对象的影响

1.学生产生消极体验

在学生眼中,辅导员是一个无所不能的“superman”(超人),如果辅导员都不能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心理问题,这必将带给学生非常消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辅导员都有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不能解决,我们又怎么能做到。大学时期是人格成熟的关键期,对其一生成长至关重要,而辅导员在其人格成熟期是重要的助推者,是学习的榜样,其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情绪状态等时常成为高职生模仿的对象。辅导员若缺乏健全心理,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或冷淡,或严厉,会直接影响到自我调节能力有待完善的大学生。

2.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善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4]辅导员经常感到厌倦、无力,走进不了学生,没有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他的教育管理也不会充满激情,教师说得乏善可陈,学生听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必然就会疏远。而不良的师生关系,无疑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虽然竭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教育的结果却收效甚微。

(三)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1.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辅导员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家庭成员之间,与领导和同事之间,与学生之间,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使辅导员常常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导致辅导员和家庭成员、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不和谐。于是家庭的斗嘴,朋友的争吵,领导和同事的不信任等人际矛盾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从而使辅导员在生活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也就更少,倦怠程度就会不断升级。由此可见,辅导员引发的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周围群体乃至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严重危害,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2.影响高职教育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就包括对教师职业和高职教育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倦怠,会使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疑虑。当良好的社会信任系统不存在或者不够支持时,反过来则更增加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3.影响素质人才的培养

高職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加强调专业教学和实践训练。当深受学生尊敬的辅导员产生了职业倦怠,当学生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产生消极、厌倦的评价时,政治倾向问题就很难得到论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就难以维系。

三、缓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悦纳自我,增强工作生活乐趣

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多为内因,根源在于辅导员自身。辅导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准确把握自己的不足,把自己融入院系、学校和社会这些大环境之中,保持健康心态,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陶冶生活情操,缓解工作压力,帮助自我身心和谐发展。要通过诊断和改进的方法,为自己制定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能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并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事务的改变而不断地调整发展规划。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困难,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共情,以友善协作的方式与同事共处。

(二)和谐生态,赋能学生素质培养

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辅导员教育管理的效果。虽然高职生在文化素质上稍低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但他们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样能成为可塑之才。在学生素质培养的工作中,辅导员作用尤为显著。辅导员自身要树立综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辅导员的教育管理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它还涉及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学问。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当代高职教育特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理念,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管理中还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更要注意做到言传身教,公正无私,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成为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意识到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社会不良风气或多或少地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能因为这些因素动辄用训斥、责怪的口吻教育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三)借助外力,打造辅导员品行素养提升平台

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二者共同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共同担负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的重要职责。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工作内容的交叉性和工作方法的相通性使辅导员品行素养提升平台的搭建成为可能。辅导员可以借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支队伍的外力,寻找两支队伍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的异同点,搭建好沟通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合作育人平台,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与大学生利益的交汇点。

(四)双线培养,构建辅导员矩阵管理模式

职业倦怠的产生,多因为在某一行业或领域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高校可以按照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通过A、B双专业发展方向培训的方式,选派辅导员参加多个专业化的培训。通过A、B双岗位轮岗培养的设置,对辅导员开展矩阵式管理,让他们或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或成为职业指导的专家,或成为心理辅导的专家,将他们从“划桨者”的角色中剥离出来,打造成各学生管理领域真正的“掌舵者”。

(五)落地政策,确保辅导员提升职业获得感

党中央和政府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所给予的政策支持不少,但在各高职院校政策落地的层面,受制于职称编制数和职务岗位数的限制,往往大打折扣。在社会权益方面,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是改变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给予辅导员以充分的社会支持,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自尊感、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及把辅导员岗位视为一种可追求的职业、专业和事业,从而对其抱有积极、肯定的看法。相反,在缺乏公共信任、支援的氛围中,极易导致辅导员士气的低落及对自身职业选择的怀疑,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未来表示担忧,进而极易引发倦怠感。在经济待遇方面,消除辅导员与横向或纵向比较对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必要根据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对辅导员的劳动给予认可和积极评价,加大对其经济待遇方面的投入,甚至可以设立辅导员岗位特殊津贴。在职业声望方面,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定、各种奖励、进修提高的机会等方面适当向辅导员倾斜,为其创造安定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情舒畅、自主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事教育管理和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教师生涯中难免遇到诸多困难,职业倦怠是许多辅导员无法回避的心理窘境。化解职业倦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唯有通过个体、组织和社会的多方协同,才能帮助广大辅导员更好地度过职业倦怠期,从而更好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麥可思研究院.当大学教师遭遇职业倦怠[N].中国教育报,2015-10-21.

[2]唐德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

[3]樊彩霞,姬建锋.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7-01.

[4]明庆华.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08-01.

编辑 郭小琴

The Influence and Adjust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Job Burnout

ZHENG Wei

Abstract:Counsel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rone to job burnout, which has a lot of influence on themselves,education objects and society.W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and adjust the problem of counselors job burnout by enriching their spare time life,enhancing their own work fun,harmoniz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ecology,empowering students quality cultivation,building a platform for improving counselors moral quality with the help of team external force,building a counselor matrix management mod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line training,and implementing national policies to ensure that counselors can enhance their sense of career gai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counselors;job burnout

①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辅导员专项)“高校辅导员选聘培养机制研究”(编号:20JDSZ3004);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项目“坚持立德树人,构建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协作育人平台”(编号:sztsjh2019-7-34);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项目“打造技术技能人才高地”(编号:2020sg05-08)。

作者简介:郑伟(1978—),男,安徽来安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