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主导下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8-19 00:28胡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专业课高校教师思政

[摘           要]  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中意义重大、地位重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在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课程思政”主导下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基于此,通过梳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探索“课程思政”与教师支部组织力提升相嵌合的路径,以期实现党建、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90-02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目标在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使高校党支部成为引领教育办学方向的重要支撑,应是高校做好各项工作的题中之义[1]。然而,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虚化、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消解了高校教师党组织的功能和价值。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高校党支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看到,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是高校“大思政”的根本体现,强调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内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2]。因此,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必须有效强化“课程思政”的主导,规避“重业务轻党建”的错误倾向,以“课程思政”建设来提升高校教师的“四个意识”“四种自信”,尤其是党性意识、纪律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以促進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问题透视

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本力量,对于培育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受多种社会思潮、多元社会价值观以及“重业务轻党建”等影响,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效果存在一些问题,不容乐观。

(一)理论学习实效性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支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理论修养。无疑,强化高校教师党员的理论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思想保证。然而,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调研中发现,教师党员积极性不强、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教师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未能将党建、教学与科研有效嵌合,除思政课教师之外专业课教师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一种“负担”,因其与专业课教学“关系不大”,导致政治理论学习存在要求不严、形式主义的倾向,与党支部建设要求不符。

(二)制度建设规范化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各项规范,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应然。然而,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存在校级层面党建规章制度较多而针对教师党建规章制度偏少的情形。近年来,为鼓励高校教师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些高校出台了鼓励措施,包括党务和思政干部双线晋升、职称单独评聘制度等,但真正实施的情况却不理想。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其工作津贴有待落实。此外,高校部分教师存在话语缺乏政治意识的现象,这与高校教师党支部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的不健全不无关系。

(三)党建工作统筹度问题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院系支部、学生党支部、校级党总支等高度配合,这就需要将党建、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强化交叉性、融通性,才能有效实现党建目标。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存在工作统筹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抓教师党支部建设促业务能力发展的顶层设计、教师党支部工作内容边界不清、教师党员发展力度不够等。

(四)工作方法灵活性问题

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集中体现为“三会一课”,但是,如何开展好“三会一课”是一个极具方法性的问题。在“互联网+”时空场域下,高校党建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因势而为,强化工作方法的科学性。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方法单一、相对陈旧简单,无法起到应有的党建效果。譬如党课就是照本宣科,缺乏“用学术讲政治”的思维;党员活动日缺乏业务与党建结合的创新。实际上,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存在虚化、弱化的风险,与其工作方法的创新性不足关系密切。在新形势下,必须有效实现党建、科研与教学的高度嵌合。

二、“课程思政”主导下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之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大思政”的课程教学观,旨在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通识课教学中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无疑,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需要将党建、科研和教学等相融合,实现“党建”对教学、科研的有效引领。具体到高校层面,即是突出“课程思政”理念,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实践中来,促进理论学习显成效、制度建设规范化、党建工作有统筹、工作方法显创新的目标。

(一)抓实学习之风,强化理论武装

毛泽东同志曾经谈道:“三天不学习,赛不过刘少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靠学习起家的,并致力于建设学习型政党[4]。对此,“课程思政”引领下的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必须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大力营造学习之风,以期不断提升思想觉悟、政治意识。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无论是思政课抑或是专业课,在理论学习中,应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认清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专业教师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活动中,应将思政课教师充实到党支部中来,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并为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想养分。其次,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应开展主题式、专题式学习的方式,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来激发教师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建设规范化学习场所,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配置好学习场所、活动场所、文化长廊等学习场地,为教师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提供保障。

(二)注重制度建设,确保工作实效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课程思政”主导下的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必须把制度建设“挺在前面”。具体而言,就是要用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訓、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强化“课程思政”的引领,并把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职称晋升等纳入制度建设中来,使与教师党员相关的各项工作都有制度要求。同时,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前提下,针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制度过粗问题要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包括对党费和党建经费使用、党支部工作津贴、党务干部职称评聘等在内的制度设计,要注重“课程思政”思想的融入,使支部组织力提升与教师业务提升有效嵌合,凸显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和党建特色,引导教师党员守纪律、重品性、有党性,彰显组织制度力。

(三)抓牢工作统筹,促进规范标准

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来看,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工作统筹,就是要认真处理好党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走向,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党建工作的常态化,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引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性力量。同时,要以思想引领力、组织动员力和社会服务力建设为抓手,把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把学、思、践、悟作为高校教师党支部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引导教师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此外,要用好动态化督促机制、校内政治巡察、党建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推动教师党支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四)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共同发展

“课程思政”主导下的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规避过去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方法单一、相对陈旧简单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准扶贫等工作,丰富党建促进教学、科研的载体,使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到党的各项工作,使党建工作“接地气 显成效”。譬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高校确定为贫困户的定点扶贫单位,把教师党员定为贫困户的帮扶人,让教师党员入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实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并积极到贫困村上党课、开展党员活动日等,如此,凸显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并大大提升帮扶效果。

三、结语

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工作意义重大,对于党的执政根基稳固、党的政策宣传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应针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强化政治学习、制度建设、方法创新、工作统筹等问题,以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提升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质量的路径探寻[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2):51-56.

[2]刘希磊.提升高校院(系)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研究:基于贵州6所本科院校的调查[J].教育观察,2020,9(5):47-48,57.

[3]孙秀成.“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考察维度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7):55-57.

[4]李四平.努力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8(4):10-13.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长沙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课题“‘课程思政主导下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CZDJ19YB02)。

作者简介:胡凰(1984—),女,湖南浏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商务英语、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专业课高校教师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