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靖静
[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应是有著强健体魄和丰富学识的结合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当代大学生应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关 键 词] 强健体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26-02
据报道,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他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时刻关怀着下一代人的茁壮成长,无微不至。从2014年4月的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足球场,到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再到2020年4月的陕西调研,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他关注青少年健身运动的普及发展,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并做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重要指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美好的韶华,幸福感却往往不足。学子们来到大学面对着新事物总让他们自身感觉到迷茫。美丽的校园,自由的学习环境,花前月下的恋爱,简捷方便的电子产品,等等,使大学生离运动场越来越远,大腹便便的“胖墩哥哥”、以瘦为美的“黛玉妹妹”越来越多……他们拥有今非昔比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享受着时代发展变迁带来的舒适生活。可是,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身体素质不好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身体学习都垮了,各种压力随之而来,幸福感直线下跌。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唯有强健之体魄,才能筑强健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强健体魄,刻不容缓。
二、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其实出自毛泽东1917年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这是他的第一篇论文,不谈论革命而是谈论体育锻炼。文中阐述了身体对学问与事业的重要性,希望国人由体育锻炼开始改变自身,改变历史命运。“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身体强健是思想和学问的前提,人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学习,怎么工作呢?毛泽东一直身体力行,从未放松对身体的锻炼。冷水浴、冬泳、游长江……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试问没有强健的体魄,又如何能担任历史大任,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时至今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不仅是一条永不过时的真理,甚至更为凸显。钟南山院士,他虽83岁高龄,但身材挺拔而健硕,身体状态不亚于青壮年人。在耄耋之年依旧活力十足,得益于几十年从未停止的锻炼。钟院士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医学知识,还有最朴素的真理:知识与文明前提是要有强健的体魄。
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由于身体不好而没法完成事业,甚至英年早逝。唐代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叹息了出师伐魏未捷的诸葛亮因病长逝于军中,可怜一代英雄壮志未酬。再如写下名篇《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的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才高八斗,可是身体羸弱,英年早逝。所以,文明精神固之重要,但失去了强健的体魄,一切都是空谈。
三、“终身体育”的实施方向
在大学生中灌输“强健体魄”是十分必要的。体育锻炼并不是一两次而成的,我们应保持“终身体育”的理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作为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文明健康的象征,应该是有着强健体魄和丰富学识的结合体。如何在大学生中实施体育锻炼,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宣传思想教育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校园里,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加强思想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体育的意义,认识体育的功能,体验体育的魅力。学校应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注重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体育素养。同时强化理论学习,增加体育文化知识、运动急救、精彩赛事赏析等教学活动,成为实践教学的良好补充。
此外,校园里加大强身健体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媒体、宣传栏和广播等渠道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在校道、楼道、宿舍区域设置体育标语,让学生随处可见,一目了然。在教学楼道间、宿舍楼下、广场等地方放置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让学生随手使用,体育锻炼无处不在。
(二)发展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大的爱好,爱好能使人积极主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和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轻松的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去体验和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从体育习惯走向终身体育。
大学是个自由发展的地方,学校可通过开设选修课、社团等多种模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校里的体育教师是有限的,仅依靠他们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挖掘一批热爱体育锻炼或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将他们重点培养并发挥特长,由他们带领其他学生进行锻炼,形成一种全民运动氛围。
另外,学校可多组织赛事。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多人参加及观众较多的赛项,大力奖励优胜队伍,以此带动运动潮流,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并从中收获成长、感受乐趣。班级、社团也可以各自开展运动项目,以运动佼佼者带领组织,一人号召,百人响应,以体培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锻炼体质之余也培养了学生的品格和人格,激发了团队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重视能力培养
学校不能只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应重点发展学生的能力。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掘潜能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特长,发现体育的美感。教师应合理利用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一门或多门运动特长,达到一定的运动能力,形成一种体育习惯,产生终身体育的效应。体育锻炼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方得成效。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在提高,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强大内心,这对学生整个素养发展都是极有利的。
(四)师生和谐共进
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但舞台不仅仅限于学生。我认为,教师队伍也应该参与其中。近年来,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问题等不容忽视,这与长期不锻炼、少锻炼有着密切关系。教师队伍开展体育锻炼的优点在于,一是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二是对学生来说,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师生一起挥洒汗水同台竞技,这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教师脱下讲台上威严肃穆的外衣,换上平易近人的球衣,时刻紧绷的状态得到了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也随之瓦破。体育锻炼带来了校园和谐的大合唱,歌声悠悠,幸福洋溢。
四、结语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命的可贵和健康的重要。没有强健的体魄,谈不上文明精神;没有文明精神,社会将停滞不前。当代大学生是时代之先锋,学习重要,强健体魄更重要。体育锻炼不仅让人强壮身体,更能锻炼意识,使人坚强有毅力。“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代大学生应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参考文献:
张娟,鞠爱国.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形成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9(9):208-20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