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美
【摘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教学当以读书为要”是语文教育新世纪课改凝聚的共识,也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给学生推荐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走进一本书,需要一定的策略。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有趣、可操作的环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或将自己的阅读思考、情感体验生动地分享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走近一本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205-02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笔者认为让学生乐于捧起书、静下心读书的关键还是教师的引导。在整本书阅读导读的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巧用插图法
现在许多书籍图文并茂,书中的插图特别美。教师可充分运用书本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不展示书,而是播放PPT,让学生看书的插图,猜猜图中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1]。如在推荐《“小溜溜”溜了》这本书时,笔者先给出了“小溜溜”满头大汗的图片,问学生图上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他满头大汗?然后展示了书的封面和书名,再追问学生,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叫他“小溜溜”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观察“小溜溜”坐在邮箱里的插图。因为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他们看到这样的图片会产生联想。这样他们不仅有了表达的欲望,而且迫不及待地想读这本有趣的书。
二、趣味体验法
以《“小溜溜”溜了》的导读为例,运用插图勾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后,笔者又展示出文中的一段话:“邮车开上大街。小溜溜一看,满街的汽车全是倒着开的,……好像杂技团的演员似的。”请学生上台表演倒着走路。“为什么要倒着走路呢,因为同学们来到了‘倒倒市。可同学们知道‘小溜溜他是怎么来到‘倒倒市的吗?因为有一次‘小溜溜在额头上贴了一张邮票,油桶突然张大嘴巴把他吞了进去。小溜溜去过的稀奇古怪的城市可多了,还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你们想不想去经历一下呢。”除了体验“倒倒市”,笔者还组织学生体验了“啰嗦市”和“随便市”,这些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想要打开书享受阅读之乐。
三、故事情节法
高年段学生选择阅读一本书,很多情况下是注重故事情节的。教师在推荐一本书前,必须先自己好好阅读书的内容,这样才能把阅读体验生动有效地分享给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推荐《青铜葵花》这本书之前,笔者读了两遍,每次读到书中感人至深的情节时都潸然泪下。这是本值得反复阅读与回味的好书。在导读课时,笔者先出示书名《青铜葵花》,然后聚焦两个主人翁,介绍大致情节。“青铜,在五岁时,经历了一场大火,虽然死里逃生,但原本说话流畅的他一夜之间成了一个哑巴。葵花,三岁时母亲去世,与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个雕塑师,他喜欢田里灿烂的葵花。有一年葵花跟随爸爸来到青铜家乡的干校。在这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一次他为了捞一张画而溺水身亡,从此葵花成了一个孤儿。对于葵花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沉重啊,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停止脚步,爸爸的同事决定把她送给大麦地的人家抚养。虽然嘎鱼一家很有钱,但葵花选择了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的青铜一家,于是,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真情。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城市,葵花会离开青铜家吗?青铜一家会让葵花走吗?”给学生大致介绍了该书的故事情节后,笔者不忘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自主从书中寻求答案。
四、情境朗读法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不仅因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因个性鲜明的人物、使人身临其境的景物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的文字有巨大的“魔力”,让读者不禁会多读几遍,想要走近它,忍不住要批注或者摘抄下来[2]。笔者现在有一个习惯,读到一本好书就想要推荐给学生,而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感悟最深、最喜欢的句子和学生分享。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倘若读得入情入境,不仅可以带着学生品味人物情感,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正确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技巧把握作品的感情。学生听后也会跃跃欲试、急切表现。此外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对作品感兴趣。笔者通过分享和朗读段落为学生架起了和经典作品沟通的桥梁,实践中好几次在还没有告诉学生书名时,学生就来问相关句子出自哪里。这一方法使他们充满对阅读的期待。
五、微课导读法
微课短小精悍,一般为5—10分钟,非常适合整本书的导读。语文课堂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可能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使用微课开展整本书的导读,好处很多。因为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这样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的积累和拓展,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如把一本书的故事情节或者书中一部分精彩内容通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动画视频展示出来,创设出特定的阅读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沉醉其中,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和关注,进而使他们产生阅读这本书的冲动和兴趣。
六、目录想象法
目录是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书的大概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浏览目录来猜想故事,还可以根据目录提出问题,如“打开一本书,翻开书的目录,说说哪个章节的题目吸引你,用线标出来;组成小组猜猜这几个章节可能会讲什么样的故事,大胆猜想并交流”。如《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第一章为《琳达夫人的疑惑》,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琳达夫人为什么有疑惑?”该书的第二章为《阴差阳错》,教师可以提问:“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是什么被调包了吗?”这样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快速走进书本,寻找心中的答案。
七、版本指导法
版本指导法,不仅能使学生知道要读好书,而且能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版本指导法,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终生受益。虽然小学阶段的版本指导不必过于高深,但要发扬其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
综上所述,在开展整本书的阅读导读时,教师始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授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还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破坏学生阅读的“胃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先投入到阅读中,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
[1]张晨辉.师生共读整本书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2]陈宏.论微课对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J].现代交际,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