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要选择合适的的切入点,实现审美目标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文中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能力;培养措施
音乐课程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实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顺利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随着我国民众对音乐艺术重视度提升,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审美能力,但教学中经常忽略这个问题,传统音乐教学侧重培养学生音乐知识,另一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但并未把握教学核心,影响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这对这一情况,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如,《童声里的中国》这首歌学习时,笔者授课时间为下午第一堂课,下午上课学生极易犯困,刚上课就看到很多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引入比赛模式。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接着给学生说:“这堂课我们进行班级歌唱大赛,前三名有奖励!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参赛”。比赛时每个小组表现不一:有的唱歌跑调引发大家大笑、有的则从容应对。整个过程中我也在指出演唱代表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正。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二、通过声势律动,逐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声势律动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节奏本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通过声势律动,结合肢体动作节奏与音乐作品节奏,实现肢体协调,感知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声势动作,拓宽学生音乐思维。音乐作品不同节奏之间会产生相应律动效果,使人产生一种“手舞足蹈”的冲动,节奏训练时合理运用声势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技能。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依据新课改要求,直接到音乐技能训练的局面,通过综合说唱听方式提升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学习音乐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截取影视作品的配乐,简单向学生讲述电影内容,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接着欣赏配乐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声势律动的理解。如,设计《青春舞曲》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选择一些节奏明快与情感活跃的歌曲,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使得学生在音乐带动下活动全身,自由拍手跺脚,主动融入到音乐节奏中,激发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力;再如,设计《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方案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影视作品上的舞蹈内容,并通过音乐感知舞蹈节奏,进而自己设计合适的声势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在课堂上塑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结合音乐故事,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入音乐故事,引领学生理解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思想。同时,还可以利用音乐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点,逐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的背景故事,幫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作品内容,提升学生情感感悟能力,实现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关于京剧的故事,带领学生感悟京剧的美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粹艺术。可以选择具有代表的梅兰芳为对象,挖掘他在京剧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解析他塑造的艺术形象:渔家姑娘、巾帼英雄、坚强女子等。此外,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誓不为日本人表演的壮举,这些高尚品格和敢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都应作为教师的拓展内容,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向其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此外,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碎化处理,并将微课使用时间进行碎化分配。直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对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可以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信息化教学理念提成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课资源多且知识碎片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微课开展个性化学习,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所侧重。
四、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教师要持之以恒,采取各种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幅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奠定其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珊珊.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9(10).
[2]李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01).
[3]尚丽琴.试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