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2020-08-18 06:12王道往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王道往

【摘 要】当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现实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数学这门学科也是如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数学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类比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68-02

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设置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1]。

1   从数学课程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1.1  新旧知识联系

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对旧知识進行提问来引入新知识,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提出“在一张白纸中,有两条直线,大家可以画出几种位置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从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同时还可以复习巩固相交线的相关内容,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2  类比情境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学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数学最先要理解的就是数学概念,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才能够利用掌握的数学概念解题,才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讲解过于空洞,只是单纯地将概念朗读一遍,然后就讲解相关例题,让学生在例题中掌握数学概念。这种教授概念的方法过于生硬单一,使得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无法理解或者一知半解[2]。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数学概念之间都有相似点,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如在教学“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的区别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理数概念,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认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2   从问题设置的方法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2.1  悬念式

教师还可以创设与学生现有认知相冲突的问题情境,制造悬念,从而让学生对问题充满求知欲和探索欲,能够主动思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小米今年12岁了,但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在学生的认知中,12岁应该是过了12个生日,但是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呢?这就与学生的认知相冲突,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疑问,他们会更加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2.2  矛盾式

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求知欲,能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能让学生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问题,使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知识点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深入地分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多用于一题多解和错题分析。教师在讲解错误习题时,就可以直接给出学生认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固定思维,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给出一个公式,并填写一个错误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如+()+1,教师可以在括号内填入“±”,然后询问学生这一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了解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改变固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在错误中得到成长。在一题多解的问题中,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3   以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不论是数学概念、公式,还是理论,都是数学家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断总结和提炼而来的,而数学家总结和提炼这些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目的也是服务于生活。

很多初中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望而生畏,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结合在一起,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数学知识充满亲切感和趣味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对数学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如在讲解“正数和负数”时,负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见过大海?这样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就可以提出海平面的概念,然后告诉学生高于海平面236米应记作+236米;低于海平面147米应记作-147米,在学生理解之后,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相似例子,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意识到数学知识其实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问题情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还能够让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有深刻的印象。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数学基础提问,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否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应创设科学合理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瑞红.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

[2]金光一,韩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