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卫,李扬,王育才,吕向阳
1.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00;2.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00
Pilonu骨折是指波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导致,致使关节粉碎严重,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严重,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临床统计结果表明,Pilon骨折多发生于车祸、坠楼、滑雪等事件中,因其损伤较复杂且相关手术并发症较多,一直以来其治疗效果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及内固定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目前对Pilon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但也会造成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3]。有学者指出,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正确入路并制定合理的固定方案,有利于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减少并发症[4]。可见,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提高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临床盛行的手术入路有内侧、前内侧、前外侧等,但不同手术入路方案的治疗效果各不相同[5]。前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外侧柱及关节面,利于骨折复位;内侧微创入路对机体组织产生的损伤小,可减少皮肤软组织并发症[6]。但临床关于两者联合治疗AO-C型Pilon骨折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前外侧联合内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Pilon骨折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AO-C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X线及CT检查后明确骨折类型者;②均为闭合性骨折,踝关节可扪及骨擦音,活动受限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肝、心、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合并免疫功能、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④伴有神经损伤或关节内伴其他损伤者;⑤采用其他手术入路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5~65岁,平均(48.23±4.23)岁;骨折分型:C1型21例,C2型26例,C3型13例;骨折原因:坠落伤26例,扭伤15例,交通伤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6.23±1.08)d。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5~65岁,平均(47.98±4.30)岁;骨折分型:C1型20例,C2型22例,C3型18例;骨折原因:交通伤21例,扭伤14例,坠落伤2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6.29±1.050)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合并腓骨、外踝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固定完成后更换至仰卧位。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全麻取仰卧位,选取踝关节以远4 cm的位置沿着腓骨前缘向上延伸,直到胫骨骨折近端处完全显露出,全层牵开皮瓣组织,露出伸肌支持带,垂直切开趾长伸肌腱外侧,操作过程注意保护腓浅神经,最后将锁定接骨板放置于胫骨内侧,以嵴下0.5 cm为宜,远近端分别固定,然后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内侧微创入路。于踝尖近端前侧向后侧做弧形切口,长度大约3~5cm,充分显露关节面、干骺端,全层牵开皮瓣。腓骨、外踝骨折患者,于后外侧纵行切口后采用骨板、螺钉固定;对粉碎骨折患者,复位恢复后采用骨板桥固定。前外侧已充分暴露胫骨远端前侧、前外侧,按照由外向内、由后向前的顺序复位,复位满意后采用克氏针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后,经前外侧入路位置处放置“L”型低切迹解剖型钢板,经内侧微创入路采用MIPO技术插入薄型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关节面复位后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干骺端骨折恢复长度及对线即可,再次利用C型臂X线机检查复位及内固定物是否满意,复位满意后止血、缝合关节囊,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情况;(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 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变化。参照Aof 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与踝关节功能呈正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肢疼痛情况[7],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3)统计并发症,如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
1.4 疗效评定标准[8]采用Aof 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有无疼痛、步态、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对线等各方面进行评分。优:90~100分;良:65~89分;差:64分及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14<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0 60 75.87±6.12 74.98±5.78 0.818 0.415 54.12±6.02 65.18±5.70 10.333 0.000 1 12.56±3.12 15.45±3.22 4.992 0.000 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of AS、VA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of AS、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 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发生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of AS、VA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of AS、VA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Aof AS评分(分) VAS评分(分) 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0 60治疗前45.29±5.12 44.98±4.89 0.339 0.735治疗后68.12±5.12a 56.22±4.60a 13.392 0.000 1治疗前4.78±1.02 4.80±1.12 0.102 0.918治疗后1.89±0.31a 2.42±0.43a 7.744 0.000 1治疗前12.02±2.45 12.08±2.30 0.138 0.890治疗后16.28±3.10a 14.78±2.88a 2.745 0.007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AO-C型Pilon骨折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处置难度高,对骨折复位、固定水平的要求极高,临床治疗AO-C型Pilon骨折的原则为解剖复位,且多以手术治疗为主[9]。手术治疗虽可提高治疗效果,但术后有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僵硬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导致预后不佳。
AO-C型Pilon骨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内侧、前内侧、前外侧、后外侧入路等,且各具优势[10]。其中前内侧微创入路因其具有充分暴露胫骨远端内侧柱、前关节面等优点,在临床运用广泛,但该手术治疗方案不能充分显露外侧[11]。前外侧入路能够充分的显露外侧柱及前关节面,但不能充分显露内侧柱,若患者合并内侧粉丝骨折或压缩,则需要附加内侧切口[12]。因此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陈科明等[13]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手术入路相比,直入路能够有效避免大面积软组织剥离,尤其是治疗AO-C型Pilon骨折的安全性高。资料表明,AO-C型Pilon骨折的压缩及粉碎区域重点集中于远端关节面的前外1/4区域,而前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骨折位置,而内侧微创入路则直接显露胫骨远端后方骨折,因此临床治疗中多建议两者联合[14-15]。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后优良率为91.67%,明显高于单一前外侧入路治疗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均短于前外侧入路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前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微创入路治疗AO-C型P ilon骨折,能够在保证手术视野的同时,减少创伤及对软组织剥离,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促进疾病转归。
Pilon骨折经治疗后为获得良好的复位需进行坚强的固定,常采用较厚的钢板固定,以确保达到足够的稳定性,但易导致患者切口出现不适或手术区域出现疼痛,不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增加不适感[16]。锁定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MIPO技术置入可保护骨折远端血运,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17]。Aof 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是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VAS评分能够反映手术给机体组织带来的损伤,客观且敏感。本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后患者的Aof 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升高,而VAS评分降低,效果优于单一前外侧入路治疗患者。分析原因为:经前外侧入路于胫骨远端置入“L”型解剖钢板,在经内侧微创入路置入薄型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可加强固定强度,对软组织产生的刺激小,对骨折周围血液循环影响小,利于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
从安全性方面看,联合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单一前外侧入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25.00%)。分析原因为:联合治疗能够充分显露骨折端,减少软组织剥离,对机体组织产生的损伤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经前外侧联合内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AO-C型Pilon骨折,对组织产生的损伤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