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08-18 03:54:30杜金龙窦英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受访者武汉肺炎

杜金龙, 许 悦, 窦英茹, 史 甜

(1. 扬州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2.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全国各地派出医疗队前往支援,截至2020年2月12日,已有2万多异地医护人员参与援鄂救援工作。江苏省扬州市医疗队于2020年2月13日作为江苏省第7批援鄂医疗队定点至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进行支援救治工作。心理体验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完整特征[1], 作为深入抗疫一线进行支援的护理人员,援鄂前、中、后期均可能会有不良的心理体验。不同于在本院内支援发热门诊工作,异地支援对护理人员的身心考验更加严峻,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存在首次参与疫情工作缺乏相关经验、首次异地工作对环境不熟悉等问题。质性研究能够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与研究对象共情,对其生活故事和意义构建作出“解释性理解”[2]。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的真实体验出发,了解其援鄂期间及返回后隔离期间的真实想法及感受,以期为疫情后对援鄂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2—3月至武汉某医院支援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士; ② 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样本量以资料信息达到饱和且不再有新的信息出现为止,共选取10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访谈,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专家后确定访谈提纲,以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形式收集资料。访谈提纲包括: ① 在得知被抽调到支援湖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病区时,您的心理状态如何?② 确定被派往支援后,您何时与家人联系?您的心理状态如何?③ 在首次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您的心理状态如何?④ 在长时间穿戴隔离服后,身体上有什么不适反应?这种不适对您的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您是怎样克服的?⑤ 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感受如何?⑥ 您的家人在您支援期间是否经常与您沟通,对此您的心理状态是怎样?⑦将要结束隔离病区工作时,您最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在返回后隔离期间,您又有什么感受?本研究选择安静、隐私的环境,向受试者说明访谈目的、访谈时间、录音保密事项等,以数字编码的方法保护受访者的真实姓名不被泄露,征得同意后,对其进行访谈,所有问题均采用开放式提问[3]。访谈过程中,尽可能对受访者表达的内容进行澄清,并且对内容进行扩展以准确了解受访者表达的真正意图,必要时向受访者确认[1]。每次访谈时间30~60 min, 访谈时注意受访者的表情、肢体动作,并做好笔录。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以倾听为主,适当回应以示尊重,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受访者更深入地发掘其援鄂期间的心理感受,直至受访者认为无新的内容产生后停止。

1.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资料逐一转换成文字,转录过程中注意正确穿插受访者的表情及肢体动作,由2名课题组成员共同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4]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形成主题。

2 结 果

经分析、归纳与整理异地援鄂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及返回后隔离期内的心理体验,本研究共提炼出3个主题,这些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援鄂一线临床护士在援鄂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与期望。

2.1 心理状态波动(主题1)

2.1.1 担忧与恐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凶猛,初次支援武汉地区时,面临着环境变化大、传染风险高的双重考验,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于即将前往武汉支援存在着担忧与恐惧心理。护士2: “我还是比较害怕的,因为我有同学在武汉市协和医院工作,在没去武汉之前,我了解到那边的一些现状,虽然我是首批积极报名参加援鄂的,但当接到通知时,心里还是比较紧张与害怕的。”护士5: “我早就报名了,并且有心理准备,但真说让我去的那一刻,心里还是稍微有些恐惧,因为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情况。”护士7: “我首先还是比较害怕的,因为天天看新闻,武汉形势比较严峻,当时还哭了一段时间。”护士9: “离开家乡前往异地战斗,一切都是未知的,我还是有点担心的。”

2.1.2 疲惫中坚持: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较强,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中必须穿戴数层防护服,极易产生不适感。所有受访者均表示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闷感与疲惫感,但靠着坚韧的毅力以及内心的信仰都能坚持下来。护士2: “穿戴隔离服工作之后,我的身体反应确实还是蛮严重的,冒虚汗、头昏、头疼,前几次进仓,每次都头痛欲裂,采用深呼吸、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护士5: “穿防护服时真的很闷,都是通过嘴巴呼吸,大口喘气,后来习惯了还好,要坚持,要有信念。”护士8: “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穿防护服都是一身汗,有一次进去的时候,防护服把嘴和鼻子捂起来了,到缓冲二区快往病区走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那种窒息感。我就是靠信念来克服,来了就是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要对得起我们医院,还有扬州人民。”护士10: “长时间穿戴防护服肯定会不舒服,有种紧闷感,也很累,但自己过来不是享福的,遇到困难不能后退,通过张口呼吸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相信自己总能坚持下去。”

2.1.3 感动与感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援鄂过程中,武汉政府和支援医院都给予了支援人员多方面关怀。本研究受访者一致认为,虽然救治工作量大,危险性高,但工作中患者的理解与生活中后方的全力保障让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护士2: “武汉的患者非常友好,我们为他们做任何的护理操作,他们都会对我们反复表示感谢,并且反复叮嘱我们要加强自身防护,少跟他们接触,这一点蛮让我感动的。”护士3: “给23床患者抽血的时候,我离他比较近,他说你不要离我那么近,万一传染给你不好,当时感觉好感动!”护士4: “患者跟我说,你们辛苦了,上班的时候一定慢一点,有空就抓紧时间休息。我还是挺感动的,虽然他们都是患者,但没有人愿意去得这个病,而且他们表现都很坚强,除了自己要与疾病做斗争,还给支援的医护人员鼓励,我也很感激他们。” 护士6: “单位领导对我们家里人非常关心,经常去慰问帮扶,这给我们前线人员提供了坚强后盾,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参与到抗疫工作中。”

2.2 外在力量的支持与影响(主题2)

2.2.1 家庭成员高度支持与思家情切: 本研究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在接到前往武汉支援的消息时内心都很坚定,但谈到家庭时内心都有点犹豫与愧疚,在武汉支援期间几乎每天都通过视频或电话与家人联系,心理上得到安慰。护士1: “在告诉父母即将去武汉支援的消息时,他们有点犹豫,然后我也就跟着有点犹豫了。到武汉后我每天都会打电话、视频沟通。虽然人在武汉,但每天跟家里人联系,就觉得跟自己还在家里一样。”护士3: “我父亲得知我要去武汉支援时,看到我就哭了,当时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家人每天都会坚持和我视频聊天,关心我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护士7: “我登机前才发消息给父母,告诉他们我要去武汉支援了,怕他们担心。我当时还是挺愧疚的,因为未提前跟父母讲,也没来得及话别。到武汉后,我每天和他们视频,还是挺想他们的。”护士9: “家人还是挺支持我的,但我也知道他们也很担心,所以在武汉时每天都会给他们打电话报平安。”

2.2.2 团队协助迅速适应新环境: 异地工作容易产生诸多的不适应,饮食、环境都需要去适应,但援鄂以来医务人员受到多方面的关怀,协助他们尽早适应了新环境。护士3: “在武汉由于吃不习惯这边的饭菜,后方领导们直接从扬州调集了一批厨师过来,保障我们的饮食。”护士6: “到这边后,医院物资充足,本院老师们也细心教导我们穿脱防护服。”护士9: “在抗疫期间,社会各界向我们捐赠了各种物资,让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感谢他们。”

2.3 未来职业思考(主题3)

2.3.1 反思知识储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已成为一个新的科研话题,这次访谈中, 4名护士表示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还需加强自己在传染病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护士3: “通过这次抗疫支援行动,我发现自己知识面太窄,尤其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仍需加强学习。”护士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诊断及出院标准指南也在不断更新。”护士9: “我来之前就担心遇到患者病情变化会不知所措,幸好我护理的患者一切平稳,之后还要加强急救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护士10: “在这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我面对患者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通气时有点不知所措。”

2.3.2 渴望社会认同: 一直以来,护士的社会认同感不高,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过程中医护工作者的表现出色,使社会各界对护士的认同感有所提升。此次访谈中, 5名护士表示担心疫情过后护士的社会认同感会有所下降。护士2: “我们不求感恩,只求多一点理解,少一些伤害。”护士3: “我们不只会打针输液,国家有难我们也能迎难而上,希望能够得到尊重与理解。”护士5: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我们。”护士8: “疫情过后,希望护患关系能够变得和谐点。”护士10: “希望所有人都能多体谅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真的很辛苦。”

3 讨 论

关注援鄂护士身心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护工作人员的需求量极大,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由政府统筹安排,实现了全国资源调配。本研究中,受访者在支援过程中多有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以及护目镜的身体不适感以及担忧、思家等心理情绪。研究[5]显示,保持身心健康对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多关注援鄂护士的身心状态。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个体的工作学习、身心健康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家庭因素给援鄂护士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家庭关怀、慰问等方式来提高家庭支持力。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护士心理波动较大,管理者可通过心理量表评估、线上交流等方式来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并联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小组进行干预。保持健康的体魄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防控一线工作量大,防护要求高,医院管理者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同时更要关注护理人员的身体状态,通过合理排班避免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此次疫情发生突然且蔓延速度较快,传染科相关工作人员缺口较大,一线工作人员多从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等科室调配,但也有其他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参加支援,其对于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的掌握有所欠缺,心理素质有待加强。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医院均制订了应急防控措施,开展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援鄂护士而言,这些培训内容远远不够。研究[7]显示,知识的掌握度对于能力有一定影响。由此提示,医院应该注重平时的应急培训,以保证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更高效地工作。因此,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除对临床护士进行本科室相关基础护理知识与临床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并不定期通过临床应急预案演练等方式来检验培训成果。此外,医院还应注重临床护士心理培训[8], 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护理人员心理安慰。

加强正面宣传,提升社会认同感: 目前,护士的社会认同感普遍不高,人们多将护士与输液、打针等简单的医疗操作相联系,却忽略了护士职业背后的专业与技能。研究[9]显示,缺乏社会认同感的护士会感到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实现,导致缺乏认真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从而影响其工作状态。此次疫情期间,护士的社会认同感有所提升,受访者表示患者的认同能促进其更好地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医院应该延续对护士工作的专业性、职业性、不可代替性的正面宣传,以稳定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认同感。研究[10]表明,正面的社会支持能提升护理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加强对护士工作的正面宣传并强调其工作价值尤为重要。医院可借助媒体和舆论的正面引导和宣传,引发社会共同关注,使护士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此外,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各种激励手段与措施,善于发现各种激励点,充分认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取得的成就。最后,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定期举办义诊、健康教育等活动,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受访者武汉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今天,你休闲了吗?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认识肺炎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