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萍
【摘 要】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传统护理+集束化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6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研究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对照、研究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42.85%)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75.00%),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传统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较单一接受传统护理办法,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及减少并发疾病有极大的帮助,提升了护理质量,推荐使用。
【关键词】传统护理+集束化护理;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新生兒的呼吸代偿能力较弱,上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但呼吸机的使用也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的产生[1]。患儿需在ICU病房中进行相关的护理,传统护理仅对患儿进行配合治疗,集束化护理是在原有ICU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循证治疗,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处理的全新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本文观察5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进行不同护理后,对比其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论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6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研究两组,例数分布为对照组(n=28)与研究组(n=28)。对照组患儿男18例女10例,胎龄范围为31-38周,平均年龄(34.55±3.55)周;研究组患儿男15例女13例,胎龄范围为32-38周,平均年龄(35.75±3.25)周。患儿年龄、性别等数据统计结果差别不显著(P>0.05),校准合格。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临床指标,配合辅助治疗,异常报告医生等。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护士应进行充分地手部清洁,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接触患儿血液或体液后也应及时清洁消毒。固定气管插管位置,注意保护患儿呼吸道。对患儿进行轻柔翻身、移动、拍背、吸痰等。对好动患儿进行科学束缚,避免影响插管等治疗。注意体位,避免胃内反流,便于患儿通气。进行胃管的留置,减轻其张力。呼吸机湿化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气道的湿化。对患儿进行吸痰,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注意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均可反应出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呼吸机的消毒,呼吸机需进行定期消毒,减少呼吸机清洁不彻底导致的患儿肺部等并发感染,对病房也应进行彻底的消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患儿机械通气用时越短,并发症发生概率越低,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选取的56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护理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t检验校准其计量数据(机械通气时间),数据采取“平均数值±标准差值”形式表达,x?检验校准其计数数据(并发症发生概率),数据采取“n%”形式表达。P<0.05有统计学价值,与此相反则无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多出现呼吸衰竭症状,需要进行及时的ICU机械通气治疗,但机械通气引发的并发症较多,需通过护理干预降低其并发的风险。
传统护理仅对患儿进行临床指标监测及配合医生治疗等,无法有效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出现情况。集束化护理从无菌操作、配合治疗、护理干预三方面入手。首先保证无菌操作,一是对护士护理前后均进行手部的护理,减少患儿的细菌接触,二是对ICU病房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加重上呼吸道病情。对呼吸机的消毒也必不可少,呼吸机的感染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肺出血、颅内出血、气胸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其次应对患儿进行插管的良好固定,如有必要应轻微束缚患儿四肢,避免其造成插管脱落。营养补给也至关重要,胃管的留置可以减轻胃部张力,鼻饲奶供给保证营养及安全,避免其出现结肠炎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开展集束化护理可以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有效提升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何文娟.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445-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