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彬 胡梅玲
摘要:经济社会变革倒逼高校教育改革,“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对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考验,也为社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互联网+”带来的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文章基于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深入剖析互联网+背景下对财务管理教学的冲击,突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创新教学模式、准确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等角度出发,提升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业务能力,并倡导进行终身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能力提升
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兴起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似乎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将成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在互联网+各传统产业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现状
1.1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当前市场上多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都偏重于理论解析,教师在课堂上也仍然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而学生很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领悟,枯燥的课堂缺少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和趣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无法真正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些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也过于片面化,通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學什么,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和观众,忽视了教学对象和学习过程其结果只会是学生被动地模仿和练习,不加以思索地完成课程,最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教师实践经验匮乏
从教师方面看,高校教师多数都是从学生身份直接转换到教师,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虽然可以很快适应和融入学校以及学生,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应用上,由于教师自身相对匮乏的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上可能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加之学校在实践环节上尚未建立严格的标准审查制度,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足,也局限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脱离实际社会,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却没有熟练的业务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1.3校企合作不足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能够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局限了教师、学生与企业实际关系。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非常有限。以笔者供职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我校财务管理系专业应届毕业生通常就职于民营企业,但这些企业一般不会向学校提供大量的合作岗位。学校仅与少数几家中小微企业实现真正合作,期间,学生可在毕业当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践锻炼。但这种模式并未形成长期的订单培养创新班级,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合作和长期发展需求。
2“互联网+”背景下对财务管理教学的冲击——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学习方式的升级:MOOC的应用和普及
2012年,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assive openonhne courses),简称MOOC(慕课),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它免费向公众开放线上学习课程,课程均以10-20分钟的短视频为主进行教学,期间配有相应的测试题目,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思考。MOOC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定性和冗长性等弊端,学习者可以不受限制地随时随地展开学习,更甚者可以进行同一课程多个名校以及多位名师之间的自主选择,以契合学习者的‘偏好”。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众多院校开展了线上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在线上进行课程的基本知识传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升级,也将对学生起到终身教育的作用。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校园,进入工作领域的他们,仍然可以通过MOOC进行线上学习。
2.2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知识与能力的并用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衍生了全新的企业商业模式,企业的基础财务及其运行方式可便捷地利用互联网得到,企业将更加着重于对价值评估、金融理财、财务金融风险的管理,企业的投融资行为逐步一体化。基于此,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财务管理专业对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又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突破了学历至上的传统招聘要求。例如,对于非银行的金融类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招聘上要求员工能够掌握现代网络投融资、依托互联网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财务管理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只有进行终身学习和教育,紧随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3 财务管理向应用型转变的教学创新思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3.1 明确专业定位和教学改革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应着重定位于社会需求的技能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专业课程的设定直接体现出了专业定位,并对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可以适当增添企业理财、证券投资等相关课程,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投融资发展的需求。
仍就以笔者供职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自2016年起设有资本运营、涉外管理两个方向,2017年又增设财务筹划方向。新入学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可以选择专业方向。其中,资本运营方向设有营运资本、投融资决策、兼并与收购、投资项目评价等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和风控能力,熟练掌握金融与银行、证券等金融业务能力,具备较强的投融资能力;涉外管理设有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财务管理等,要求学生具备涉外企业投融资业务和资金管理能力;财务筹划设有纳税筹划、税法、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财务预算和分析能力。三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各有不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有所差异。这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向应用型转变的实践。
3.2创新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直接途径。基于互联网的发展、MOOC的应用和普及,各高校应积极主动顺应时代,开展建设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教师通过录制课程视频,在线上讲解理论知识,并配有相关练习和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互联网形式利用课前时间学习,节约了课堂知识授课时间。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提前观看视频,对存在的问题可以直接带到课堂上,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探讨,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校自2014年以来,坚决贯彻和落实网络课程建设,在高校邦、爱课程、智慧树等几大平台开展网络课程,截止目前,已建有71门课程,其中,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有财务管理、公司理财、投资学等,学习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3.3培养和建设专业师资团队
无论是向应用型转变或是适应互联网的教学创新,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各高校应培养和建设专业师资团队,以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改革的目标。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业界实干精英作为导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或仿真实验,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校企合作的训练基地,加强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触到实践过程;二是定期组织部分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积累经验,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三是建立和培养一支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师资团队,实行责任到人、终身教育的“终身导师制”。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贯穿于学生的终身教育中。终身导师制下,导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继续教育跟踪,对学生在工作岗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教育辅导,以应对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高校教育不仅要教授传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多地结合当下社会商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进行探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改变,主动适应市场。再者,高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高校内”,更应将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在终身教育中。终身教育既是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是对高校学生的考验。只有经过一代又一代教师与学生在终身教育中的能力发展和提升,最终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晓玮,张淑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管理教学改革路径[J].文学教育,2018,(08):140-141
[2]张艳.“互联网+”背景下財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26128
[4]曹艳秋.“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 (1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