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8-17 07:22单菊芬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5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大数据高职

单菊芬

摘要:高职院校基于大数据背景构建智慧校园,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其有效推进需要从基础平台、服务平台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面入手。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智慧校园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數据分析能力的增强、学生职业规划的优化以及智慧办公的打造等多个方面来体现,本文围绕于此一一做了阐释。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智慧校园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建设智慧校园成为实现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趋势。201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正式下发,明确提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应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细化‘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探索“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的路径,利用数据驱动实现教育工作革新。时代推动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高职院校顺应潮流,积极推进有机融合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

1 智慧校园概述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虽然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研究者对于其基本特征却达成一定共识,即大数据海量的、高速的、多样的、真实的数据资源。建设智慧校园是当前大数据应用的重要体现,即学校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搭建校园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统一化管理的校园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智慧校园,首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基本路径。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能够看出,国家对于推动大数据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校园高度重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确实能够形成管理高效、流程科学、资源共享的智慧体系,从而迈入现代化教育之门。其次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迅速发展,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管理体系,突破传统信息化体系中的瓶颈,是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实现学校高效、持续运营、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基本要求。

2 大数据视角下高职智慧校园构建途径

2.1 建设数据中心,形成智慧校园基础平台

加强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形成数据中心,能够形成基础运行管理平台,为大数据的生成与运用提供支持。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重点是数据中心的建立。目前高职院校数据中心建设中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来源不统一,信息缺乏统一标准,数据信息缺乏共享条件等等。针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集中管理,实现对数据中心的统一建设。数据中心主要包括机构信息、人员信息、专业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授课明晰信息、学生就业信息、固定资产信息等等,各类信息通过中间环节分配到教务系统、就业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系统利用统一的数据中心自动抽取数据,形成对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根据数据分析形成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学习等领域从数据中获得依据,从而倒逼系统调整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方向,形成应用驱动,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的完善[1]。

2.2 完善教育系统,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的管理需要各个系统平台的支持,这样才能为智慧服务提供数据资源,确保智慧校园的有序运行。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教育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化校园系统,该系统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系统能够形成基础管理中心,实现用户授权管理、系统管理、运维管理;形成学生管理中心,实现学籍管理、宿舍管理、班级量化考核、成绩登记、汇总统计、学生资助管理、学生活动管理、学生评价管理等;形成教师管理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实现对教师、请假、人事档案、科研工作、岗位变动、进修培训管理;形成教务管理中心,实现对基础数据、教材、班级、学生信息、教师考评、教务总结等环节管理;形成考务管理中心,对考试、成绩进行管理;形成课程管理中心,实现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排课、课表、教师授课等管理。

校园一卡通系统,即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基本设置和管理,形成灵活的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水房控制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消费管理系统、门禁访客管理系统、管理中心系统等。一卡通系统将信息技术融入学校的日常生活,从而为校园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图书管理系统则依托功能性强、易用性好、兼容性强、稳定性强的专业管理软件,形成自动化管理体系。利用系统功能实现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归还、报表统计、馆藏查询等活动的自动化构建。该系统主要包括图书云平台、自助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以及纸质图书馆,在统一化系统运行中,为师生提供全面服务。

2.3制定保障措施,建设智慧校园应用系统

智慧校园的有序运行需要多方支持,而设计系统、完善的保障措施能够有效维护系统安全,确保智慧校园的高效应用。高职院校在应用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建设,即利用平台的统一化管理,将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招生管理、行政办公、教学管理、教务教研、教工考评、学生事务、德育管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传递、存储与分析,全面解决学校信息运营及管理难题,为学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构建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基础数据库、认证管理系统与统一权限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对校园管理风险进行评估;不断完善运维系统,定期对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系统漏洞,保证系统安全。协调各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制定管理机制框架,根据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统筹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针对大数据下智慧校园建设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加强财务管理,构建多元化投入支持机制;协调基础建设,形成信息化网络安全系统[2]。

3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智慧校园的实践应用

3.1 转变教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

在智慧校园系统平台支持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也实现了全面的改革与构建。例如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利用教师端能够完成屏幕录制、平台广播、视频直播、示范教学、电子白板、远程桌面、远程遥控、分组管理、随堂测试、文件传输、上网控制等操作,学生端则可以完成下载资料、作业提交、屏幕录制、屏幕回放、在线消息、任务接受、教学讨论等操作。在智慧环境下创新教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

3.2实现智慧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智慧校园能够全面分析师生服务需求,并优化、完善服务模式。例如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大数据分析统计中心能够通过子系统模块管理、组别管理、用戶管理、账号同步等,对图书借阅进行分析,根据不同专业、学科分析借阅书籍的种数、册数,排除异常信息,进而为师生提供借阅推荐,形成年度新增图书计划,有针对性地实现图书馆资源更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3.3构建智慧平台,支持科研工作

智慧校园系统搭建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其中包括课题申报、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等,简化申请步骤,减少教师工作内容,提高科研项目申请与实施效率;科研人员可以按照智能检索,查找本校图书馆内信息,并利用信息分享平台,获取类型丰富和完善相关资源,支持科研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科研团队的协调合作,促使团队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实现科研工作协调、高效发展[3]。

3.4利用数据分析,推动部门合作

智慧校园系统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将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有效结合起来,打破信息沟通阻碍,协调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借助于智慧平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开发与利用更加智慧,其中教育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信息的整合等,能够为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促进智慧决策,实现智慧管理。

3.5 掌握学生信息,指导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系统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其中学生管理中心,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生家庭信息管理、学生查询统计、学生分析,以及成绩登记、成绩复核、成绩查看、成绩统计、学生课程成绩分析、学生成绩分析、班级成绩分析等内容,对不同专业学生建立数据模型,结合当前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指导学生调整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率。

3.6 优化办公系统,实现智慧办公

在智慧校园平台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开始向“无纸化办公”迈进。智慧化办公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类文件的自动化管理,并实时提醒工作者新消息,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处理文件;同时办公系统与绩效考核系统相结合,对于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佳的工作人员,做出扣除绩效工资或者奖金等决策,以督促其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本身的运行与发展,更关系到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进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设备的引入,或者一个系统的建设,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态环境的构建,即基于教育教学管理规律,依托信息技术驱动,挖掘数据资源,展现智慧校园的应用价值,构建多方协调共存、共同发展的生态体系,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周克荣.“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8(10):112-113

[2]李毅.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成效探索——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10):28-31

[3]杨希.高职院校新型智慧校园信息服务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05):103-105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大数据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