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巧玲
摘 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十分契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自然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应该如何运用该教学方法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學。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阅读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全过程中的体验态度,反对单一的机械理解与记忆。毋庸置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有利于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暂时比较薄弱,而体验式教学法则可以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合理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全过程中。这样一来,有利于不断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1.文本情境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收录的很多文本材料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情境性。通常来讲,文中蕴含的情境性主要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呈现出来的,而学生有时对其理解并不直观。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容易影响学生的阅读意愿。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将文本中体现出的情境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积极的体验和感悟。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与感悟,从而为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以《观潮》为例,这篇课文中蕴含的情境要素就是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耳闻目睹的钱塘江大潮发生的全过程,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一“天下奇观”。尽管作者在文中利用衬托、比喻、形容等各种方法直接对潮水进行了描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观赏过这一奇景,所以并没有通过文字产生十分深刻的阅读体验。于是,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将文中蕴含的情境要素直接呈现了出来。然后,我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了雷霆万钧、汹涌澎湃的潮水,并让其用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直观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雄伟、奇特,而且使学生借由教学情境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从而为之后的深入阅读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问题探究体验
从新课标的内容来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充分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明白,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阅读探究活动。同时,为了避免阅读过程的无序性,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阅读体验。
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为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阅读探究活动。同时,结合学生此前的理解以及这篇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1)豌豆是怎样安排家庭地位的?(2)为什么豌豆想要出去?在即将分开的时候,五粒豌豆的想法有怎样的差异?这体现出了豌豆怎样的性格?(3)为什么母亲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4)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情感?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自主思考。之后,结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互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我并没有进行过多干涉。最终,通过自主理解与集思广益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
3.表演活动体验
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普遍的性格特点。所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组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天性,并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的方式应用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站在文本角色的角度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
以《将相和》为例,这篇课文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的品质感悟文本的思想感情。为了使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以此来让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表演活动中,对于角色的分配、对话语言的设计、人物情绪与动作的拿捏等环节,我都让学生自主完成。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对人物品质以及故事情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之,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更加熟练地掌握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合理地将其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还应该及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来使该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教学建构[J].新课程·上旬,2017,(12):194.
[2] 曹俊玲.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2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