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英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社会主动给予积极作用的精神。责任感要求人们不仅利己,更要利于他人、社会、国家。当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社会的利益有所矛盾的时候,要将国家、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了责任感,人们就获得了勇于向前的动力。中学生核心素养能让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生活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而责任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主题班会,唤醒意识
导致初中学生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有很多种,独生子女的身份、父母疏于管教、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都会造成学生责任心淡漠。针对这个问题,要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中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的活动还能促使学生关心社会,进而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班级中有少数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淡漠,认为自己向父母索取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思考自己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基于此,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参与到“亲情和责任”的主题活动中,引导他们围绕《秋天的怀念》《背影》等作品展开自主探讨,思考其中蕴藏的亲情,感受渗透其中的责任感。“《秋天的怀念》中‘我为何后悔,《背影》中‘我为何流泪?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那位母亲一定要对‘我如此好,看‘我的脸色行事吗?那位父亲为何要忙前忙后,做原本应该‘我做的事情呢?”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感受到了父母之爱,再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唤醒责任意识。
在主题班会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小品表演、故事大会等各种不同的活动,这样能荡涤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信息搜索等各方面提升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立足小事,体验艰辛
老子提出:“天下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细”。在责任感教育中也要立足小事,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体验中,促使他们体会艰辛。在学生展开自主活动后可以要求他们展开文字创作,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的体验,更能将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责任感的增强融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其责任感:“平常都是父母帮我们做早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你能否承担起做早饭的责任,坚持为父母做早饭?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坚持的时间更长。”这是一个能改善亲子关系,也能增强学生责任感的小活动。通过比赛,学生认识到:“要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真不容易。早上起不来,饭菜做不好,这些问题都会让人想要放弃。”实践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开展主题写作活动,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并与他人分享,引导学生重点写一下自己对责任感的认识。
围绕学生容易忽视的小事,给予他们体验艰辛的机会,并组织他们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到责任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参与实践,形成习惯
在责任感教育中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活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展开,而且注重时代性,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我是社区一分子”的实践活动,思考自己能够为社区做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讨论并收集了一些方案,设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包括“社区卫生宣传”“帮助调解邻里关系”“社区广播站活动”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認识到:“我们以前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小区的一分子,但是这几天的活动过后,我们决定自己也应该为小区建设做自己的贡献。”鼓励学生扩展开思考,探究自己未来工作中,要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出责任心,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实践,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的内容进行思考,探究责任心的缺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对他人和社会更有责任心。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发现学生重自我、轻社会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存在爱慕虚荣的问题,他们重索取、轻回报,不能体谅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针对这个问题,要积极展开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担负了建设祖国的责任,让学生提升责任感,进而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