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面对经济水平提高、互联网普及以及西方文化冲击,爱国主义教育面臨挑战。仪式感作为内在的心理体验,将仪式感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创新。因此,研究仪式感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培育路径,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形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仪式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实践路径
“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
一、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一种心理意识和深厚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爱国主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各族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互联网普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接触到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冲击,这无非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带来了挑战。
(一)经济水平提高带来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无论是经济发展状况,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内很长一段时间都刮起了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之风,社会中出现了种种的不良风气,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侵蚀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很容易接受并且效仿,随之形成一种“物质主义”的思想观念,沉迷于物质享受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逆反心理,形成一种不愿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排斥爱国主义教育的局面。这必然会对青少年学生价值体系的建构造成负面影响,增加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难度。
(二)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便捷,但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着巨大的冲击力。随着信息与观念传播的迅速化,青少年作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自身并不具备太多的辨别信息价值的能力,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抨击、抹黑,导致青少年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教育的冷漠、排斥。这对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利的,若不纠正这种错误的行为,对青少年学生不加以引导,必然会造成青年学生思想的堕落、腐化。
(三)西方文化传播带来的挑战
当今世界资本流动范围广,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贯通。西方国家不断进行文化扩张与文化渗透,国内出现了不少青年学生“哈韩”、“哈日”、“哈美”等现象,造成青年学生漠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不强,西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西方文化消解中国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打开了缺口。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极其容易被西方的价值形态所迷惑,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加大了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二、仪式感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性
“仪式感是基于某种仪式而伴随产生的一种内在心理体验,是对仪式象征意义的共鸣”“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用感性手段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仪式感作为“礼”的外在表现,是生活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基本遵循。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是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因为“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仪式感强的活动能够让人更深刻的理解活动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让青少年学生将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礼”,融入“仪式感”,不仅丰富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情感体验,还加强了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信念。因此,仪式感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仪式感教育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根据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仪式感教育的方式无疑是简单且有效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均衡,心理和生理存在着相对的滞后性,但仪式感教育可以包容这种滞后性,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培养模式相对简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将仪式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设计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形式,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培养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强青少年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和思想道德的建设。
(二)仪式感教育缓和现实困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仪式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和当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首先,青少年沉迷物质享受,忽视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仪式感教育下,使学生将爱国主义进一步内化于心,从而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使其自觉树立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达到正确价值取向引导的最终目标;其次,仪式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将互联网作为其主要的舆论阵地,在网络上传播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信息,让青少年在上网时或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最后,在仪式感和爱国主义教育之中,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改变他们思想中错误认识,为爱国主义的深入教育开辟道路。
(三)仪式感教育符合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是树立热爱祖国信念的思想教育,人们需要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而仪式感作为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恰好满足了爱国情感的表达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能够让爱国主义教育在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中开展,在肃穆的氛围中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仪式感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仪式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规范青少年行为的方式。仪式感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认同感,仪式感教育强化青少年主体认识,增强青少年使命认同,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
(一)强化主体认识
仪式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表现为唱爱国歌曲、看爱国电影、读爱国书籍等形式,体现出青少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有的价值追求。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让青少年在庄严的仪式感染下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通过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深化爱国情感,促进身份认同,强化爱国信念,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所需的目的。
(二)增强使命认同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青少年仪式感的培养,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内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让青少年在心理上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爱国情感,深化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奋斗。
(三)提升道德修养
“庄严的环境、肃穆的氛围,带来满满的仪式感,能够强化自我暗示,让参与者集中精力、用心投入,得到收获。”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前庄重的活动中,让青少年学生能够改正不足,向優秀的爱国榜样靠拢,从自身查找问题,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仪式感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培育路径
仪式感不是生活的仪式感,不是吃饭的仪式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仪式感需要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基础,从而在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贯穿的仪式感。仪式感不是各种礼仪的简单相加,它需要贴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联系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将实现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青少年心中。
(一)突出原则,深化目标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有着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导向,因而要突出其思想政治性原则。不管在活动中采取什么样的仪式贯穿于其中,首先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性,要严格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符合主流思想意识,符合时代的发展,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仪式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目标是让青少年养成爱国的行为习惯,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以仪式感唤醒青少年的爱国自觉与爱国意识。
(二)突出实践,增强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以学校或老师为主导,而作为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青少年学生不单单是被动的接受者,更应该是主动地参与者、组织者。让青少年学生发挥其主动性,真正加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通过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感、深化体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这才是提升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有效途径。
(三)完善设计,提高参与度
爱国主义教育是实践教育,提高青少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参与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青少年的前期参与。要让青少年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中来。通过让青少年学生自己讨论,整理出一份材料,这不仅让学生参与到了前期准备工作了,而且这种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让接受者所学到的东西更加的直接。其次,青少年的过程参与。青少年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全方位参与,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者,更应该是传授者,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小老师”的形式在讲出来,这对内化该爱国主义思想有很大的帮助。最后,青少年的结果参与。现如今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也萌发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青少年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束之后,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抒发自己感想,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认识活动,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在仪式中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四)集体教育与个人培养并重
集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基本形式,集体活动可以触发参与者爱国情怀,激发其为祖国奉献的感情,通过情感引导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但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集体教育,青少年学生更要注重个人礼仪的培养,推己及人,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这个基础上,上升为具有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层面,在不断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兴趣,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活动设计更多地贴合时代主题,不断增加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度。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严肃性,是一项庄严的活动。“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时间紧、任务重,将仪式感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热情,提高青少年爱国主义素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1日01版.
[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1日02版.
[3] 周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2):5-8.
[4] 徐伟.仪式感在思想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柳州: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5]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J].南宁:广西民族研究,2003(2).
[6]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162页.
[7]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149页.
[8] 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S].北京,1994.
[9] 钱挺.党内生活要重视营造仪式感[J].政工学刊.2019.
作者简介:汪婷,白银市第一中学二级教师,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