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张丽容
近年来人工智能开发使用的一系列大事件,如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oGo,华为的芯片事件,轰动全世界,他引出了创新的重要性。这些突破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质量的融合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也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包容和无处不在的学习访问,有助于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发出一系列的工作要求,强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联系,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
北京大学贾积有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是创新构想的一种体现。20 世纪以来,人类的发展见证了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它恍如冬日里傲放的梅花。随着人工智能走进课堂,它又为品质课堂构建了一张意韵绝美的网,让课堂暗香浮动。课堂里的人工智能以下统称“妙媒”,即是新媒体新技术。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纷呈的绽放异彩,“花架子”课堂也随之粉墨登场,因此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蒋鸣和教授在第二十一届全国信息化大奖赛现场决赛语文专场上这样讲:网络,技术不框学生,技术是要助孩子们的个性化阅读,是要破解当前的语文难题,必须为构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服务,技术如果无法融合教学,那就不是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服务,为构建品质课堂服务,而是技术的堆砌,是教师的耍炫酷,与其这样,不如丢弃。
那如何处理妙媒与语文品质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牵起妙“媒”,一起走进语文的经典案例,共同见证她与语文品质的悠然相会。
以下我先从执教过的《天火之谜》一课来谈。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这节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读懂精神——把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来感受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训练能力——复述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的经过)。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中,我以技术为支撑,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路标,努力建构优质的发展课堂。
一开始上课,通过省资源平台的“教师空间”展示学生复述的视频或照片,温故而知新下,激发探究欲望。
1. 梳理文章脉络——“思维导图”,助复述。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巧借它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了实验前的材料准备内容,并进行复述。
2. 初感实验危险——“创设情境”,现直观。通过风声音频以及视频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天气之恶劣。在想象,表达,朗读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3. 关键词品变化——“放大聚焦”,促理解。抓关键词品实验材料变化,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例如在理解关键词“怒发冲冠”,巧妙地将聚光灯移动到“麻绳”处,用“放大镜”观察麻绳纤维根根竖立的场景,在直观有效视觉冲击下,朗读就更富有情境感!
4.感受成功喜悦——“小小旋转”,品精神。紧接着,利用“旋转功能”,课件演示富兰克林的手靠近铜钥匙——“啪”,蓝色火花顿时闪现。一个“小小的旋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真切感受到实验的危险,进而品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5. 迁移文章写法——“平板互动”,练表达。风筝实验过程描写有序,语言丰富生动,是学习表达的优秀范例。利用平板的“推送”和“批注”功能,学生回忆生活实验场景,并在平板上写话,推送到教师端,在多维互动中,学以致用,促有效表达。
6. 个性与合作共舞——“授课直播”,展风采。展示小组合作复述时,教师借授课宝的直播功能,进行现场直播,彰显个性中,体现合作的美妙!
在课的结尾处,一个“看到避雷针,你最想了解什么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发思考和探究。在探究中微信连线物理名师,接受学生的现场提问。跨学科整合资源,助探“避雷针”,感受科学的神奇。
回眸全课,好一个“妙媒”唱新曲,“案”香谜自开。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与个性比翼齐飞。
王上文教授说:如今教育已迈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时代。但一味追求“质量”的教学,还无法真正成为教学深度变革的有效切入点,当然一味地追求“炫彩技术”的低效无质量的课堂,也是违背国家质量检测精神,违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就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深度思考课堂教学的本真内涵。品质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进而探究它生成的缘由,使学生得到借鉴,最终提升自身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的目的。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单元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这段历史离学生很久远,那查阅资料,了解那段革命历史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了解艰苦的革命历史是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达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必要前提。那如何交流查找的资料,以往教学每个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先查找资料,然后带进课堂,通过读或者投影展示来交流,其实一遍的听过,对于小学生只是初初的概念,他们根本来不及消化,这还得在交流的这个学生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下才能有的效果,而且如果搜集的视频要事先下载,存U 盘共享,若是多个学生搜集不同的视频,课堂上鉴于时间的限制又不能一一播放。那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又能师生,生生间互相的借鉴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希沃的易课堂登场。
学生课前登录希沃易课堂网站,利用“学件”自主、有趣、扎实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了解历史背景;可以动手操作,学习处理信息;也可以听名家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还可以选择填空,系统自动检查答案,从而准确地辨析多音字,每个字的读音和笔画。教师突破传统教学中无法全面查看学生预习的瓶颈,这个预学可以让教师从资源报告和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中,学生利用平板进行“革命故事知多少”测试,易课堂自动批改,对学情数据采集分析,生成报表准确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此时再与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教学和评价在同一课堂开展,品读与质量比翼齐飞,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课后,利用希沃易课堂平台,推送课堂资料、引子范本、自主习题给学生,有效地做到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以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即时的互动反馈,这是在线的翻转学习。这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构建品质的语文课堂服务,省时高效。
宋代词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这样描绘:“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妙媒与“语文品质”双线并进,恰如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秋色,让人悠然心会。
我们来看马丽娟老师执教的《石头书》一课。《石头书》这篇科学小品文,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表现了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读懂。但究竟什么是“矿物”?“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又是相当抽象而神秘的。因此本课教学中,马老师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利用AR 技术将抽象化为形象,做到“术”与“书”的高度融合,助力教学效果。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无法跨越的时空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分秒中。马老师在展示完AR 后的问题是这展翅飞翔的鸟怎样从鲜活的生命变成化石的呢?这是激发孩子们去文本寻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回归的是文本,是要学生去文本发现秘妙。这个过程,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化的深度推行,都是助力品质语文,新媒体新技术要用在学生“需要时”,课堂“需要时”。
语文老师心里先要有学生,要有语文,才有技术!以上的教学是妙媒在创新使用,适时适当的体现,它使学生在互动中与语言文字悠然相和。当然,当下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广大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和它的优势,比较迷茫。二是软件跟不上。如适合学生自学的软件、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管理的软件、个性化学习课表设置的软件等等。三是广大教师还不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育教学。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甚至飞跑,咱们教育人如果不用、不想用、不能用,则咱们教育人将快速成为过去式、成为马后炮、成为淘汰者。循着品质语文课堂的足迹,唯有选择更新理念,唯有选择尝试新技术,先行先试,扬其长,避其短,谋出路,巧融合,提效率,开新篇,使之贯以“一切服务于教育生长,一切助力于学生成长”的事实,才可能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开枝散叶实现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徐志摩说:“我冲入黑茫茫的荒野,只为寻求那一颗明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懈追求“妙媒”与“语文”的深度融合,正是为了找到那颗揭开教育本质的“明星”,来点亮无数孩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