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
摘 要:小学的教育是奠定个人思考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完全,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极其强烈,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游戏教育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开发学生的智商,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浅析游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游戏教育;小学数学;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134-02
小学阶段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化思考方式,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当,会使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一点点被消磨,日后很难表现出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本文所提及的游戏教育并非一味地让学生放松身心,而是将所学知识碾碎融入到游戏中,使小学生们在游戏中快乐的收获知识。游戏教学法提出时间不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人们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古板的教学方法更有意义,是更适合小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将小学教育与游戏教育相结合,是小学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后所做出的适合小学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
1.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欢快的游戏中,以帮助小学生更有激情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虽然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实际生活能力同步提升,更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有效教学策略。传统的数学课堂通常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无味且严肃认真的,通过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数学课堂,在和谐欢快的游戏氛围中使学生更有兴趣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一直以抽象性为代名词,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在数学课堂中能理解教师所讲的大部分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时,却常常不知如何下手,认为数学课所学内容毫无用武之地。而游戏教学法的一大特点是通过真实的游戏情境展开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构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学生才能通过教师设计的合理的游戏环节,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在兴趣的支撑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当代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较大,师生之间很难有大量的时间沟通交流。而通过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的影响不再固定在讲台上,而是生动而友善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教师的专业文化魅力,并对教师产生敬佩的心理,这种心理可以驱使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且师生近距离的交流,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日常教学中教学方式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通过学生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班内学生的数学水平。
2.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设计科学化的游戏教学方案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通常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与学生开展的其他类游戏相比较,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和逻辑性更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引入,使数学知识和游戏过程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面向所有学生,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无法照顾到具有其他兴趣的学生。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设置不同游戏环节,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得到满足。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带领学生进行“小小設计师”的游戏。即让各小组分别设计一座建筑,其中要充分融入抽对称元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进行任务分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搜集素材,以此带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建筑的设计与绘制,为其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空间。
(2)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数学内容
如果利用游戏教学法来展开数学课堂,那么在导入环节就应当注重导入的合理性与自然性,让游戏环节与所学数学内容紧紧相扣,切忌为了响应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游戏教学而设计不科学不恰当的游戏环节,这样不仅浪费有效的课堂时间,还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游戏方式与游戏内容的选择很关键,创设适当、贴切的游戏环境来引入课堂,就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学习《位置》时,可以通过“一二三木头人”的方式,除了喊口号人是静止不动的,让其他人都处于运动状态,然后,教师问喊口号的人某某人在自己的那个位置,如此,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东南西北以及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的用法。在学习《角度的测量》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角有哪些,在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之后,可以让每位学生按照手表指针的模式画出自己喜欢的时间点,然后,让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互相测量其角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还可以帮助学生生动的理解教材内容。
(3)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游戏内容
虽然小学是学生统一接受教育的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受到家庭教育影响的程度不同以及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数学科目中融入游戏教学法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每位学生的水平都得到相应提升。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裁剪出规则的正方形和长方行的面积以及不规则但是通过“割补法”可计算出结果的面积。教师拿着裁剪出的卡片让学生计算图形的面积,让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计算复杂的图形面积,而让基础差的学生计算利用数学公式即可求得结果的图形面积。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一直都是受到人们推崇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合适的游戏环节可以使每位同学的成绩都切实得到提高。当代教育中很多数学教师以班内大部分中等学生的能力作为参考,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让他们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对于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毫无挑战性的内容,没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
(4)借助角色扮演,提升教学趣味性
对角色扮演而言,即让学生饰演相关角色,把其带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可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的思考问题,进而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熟悉且喜欢的动画片段,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让其分别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同时对涉及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解答。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穿插一些戏剧性强的情节,进而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小学数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段,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羊羊队”和“灰太狼队”,再由两组分别派出学生进行计算比拼,看哪一组学生算的快、算的好。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其在小组合作与竞争中获得团队意识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结语
当代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感受了来自学习的压力,无论家长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会在无形中给小学生压力,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能释放天性,无压力的学习和玩耍。而合理设计的游戏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减少这个年龄段不必要的压迫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13-14
[2]马继科.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26
[3]叶青.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