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2020-08-14 22:28姜兴明王微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

姜兴明 王微娜

摘 要:当今新时代下的医疗环境,医学院校内的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具备较好的科研素养,如此才能适应现今社会对医学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素养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所获得的技能与能力。我国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实际有效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提升医学生的科研素养水平,是当下医学专业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学专业 医学生 科研素养 培养

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要求医务工作者在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医学科研能力;而对于当代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学发展,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才。对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要求,为目前医学生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实际有效且科学地进行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是亟待解决的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科研素养的内涵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了解客观世界,摸索客观真理的过程。科研素养是一种以隐匿的形态存在于人体当中的能量,当开始从事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之时,这种潜在的能力就将逐步外显于现实并转换为各种行为。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主要可以分为3方面,包括:科研能力素养、科研理论素养以及科研道德素养。针对这3方面的科研素养,可以解释为:科研能力素养—发现科学问题、收集数据和处理、进行课题设计与实施、研究创新以及论文撰写能力;科研理论素养—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等;科研道德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谨慎缜密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伦理品德以及具有一定的批判创新意识等[1-2]。

二、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现状

研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医学生教育中存在教学质量普遍下滑的现象,导致所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水平相对较低,距国际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研究表明,现行的医学生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医学院校内各种研究设施更新相对缓慢、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足、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较为单一或有限以及医学生自身对学术研究的认知程度和学习兴趣缺乏等,上述原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3]。

1.发现科学问题能力不足

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带有创造性的去思考并进行实践活动,核心内容在于学生能够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医学生主动发现科学问题这一能力的培养,其意义要远大于带领学生去解决现有问题。而今,医学生普遍缺乏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无法提出具有研究價值的学术假说,或者所提出的问题研究价值偏低,大部分医学生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或来自导师的给予或仅是简单的模仿跟随他人的课题研究。

2.独立逻辑思维能力不足

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在学生认识和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是通过定义、审视、推断等思维活动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学习认知过程。科学研究过程中,医学生必须借助逻辑思维,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最终从本质上掌握问题的来源,客观地解析科学问题。现在的医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独立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设计的科研课题缺乏良好的逻辑安排,普遍存在无关研究内容或仅是研究内容简单罗列的现象,导致研究探讨的问题深度不足、纵向性内涵较低。

3.分析总结能力不足

从科学研究的结果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是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分析总结能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医学生对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认知与理解,能否从研究的各个方面概括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学生掌握科研课题的整体能力。现在的医学生普遍存在查找与阅读文献不够认真的现象,不勤于寻找各个研究之间的相关性与连续性,不能很好地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如果仅仅是把课题研究与数据结果孤立化对待,就看不到科学研究的纵向整体,从而影响医学生对自己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的认知程度。

4.科研道德素养不足

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科研素养的培养,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科研道德素养,这是最根本的科研品质。但目前医学生以及医学高校对科研道德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投入的力度不足,大部分医学生没有养成批判性的创新思维意识,个别医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没有兴趣和存在抵触情绪,学术价值观偏差,学习态度浮躁、急功近利,专业学术意识淡化,乃至投机取巧,对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编造和篡改数据。科研道德培养的欠缺直接影响并制约了医学生整体科研素养的提升。

三、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1.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强化

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就无从谈起。医学生可以在平日中养成阅读所学知识相关的专业文献的习惯,并将其与基础知识进行对比和总结,这样做不仅可以查缺补漏,还能够从不同于课堂教育的角度去更深层次地理解一种机制或一种疾病。与此同时,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兴趣也会被激发,为日后重要的科研嗅觉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制度与学习氛围

医学院校应当将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医学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当中,制定相应的培养流程与方案,建立相关的监督考核制度,并对不同学习年限的医学生的科研素养进行评估。同时,应构建良好的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开设各种相关课程以供学生们选择,包括:科研设计讲座、学术文献检索等课程。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学术活动,聘请校外校内专家、高年资学生以及优秀科研毕业生进行专题报告,培养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组织举办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设计必修课等,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实现医学高校在读医学生整体科研素养的提升[4]。

3.科研训练与早期实践

针对医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与培养模式,开设有助于科研素养培养的专项科研训练,让医学生在早期便接触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兴趣与基本技能;还可以在实习课程内加入一定比例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此外,对于有能力的医学生,可以安排教师指导其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实验的整个过程;如条件允许,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支持鼓励科研兴趣浓厚的医学生进行自主课题设计并自行完成小的科研课题。借此,通过科研训练与早期实践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5]。

4.政策支持与科研竞赛

医学高校对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应予以政策支持,在实验设备、场地条件和经费支出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倾斜。学校应常规开放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资料查阅、实验室、各种学术教学场地等,在经费上支持医学生进行基础研究所常用的实验;有条件的医学高校还可以专门设立构建医学生早期科研训练实验中心。此外,还应组织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竞赛(课题设计比赛、研究成果评比等),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推进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认识;同时将竞赛与学生考评相结合,构建医学生早期接触科学研究的相应奖励制度,以期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

结语

未来医学科研领域的竞争是高层次医学人才之间的竞争,新时代背景下,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医学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临床诊疗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如此才能成为新时代激烈竞争下合格的医学人才。现今,我国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从各个维度予以投入与支持,系统化的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水平,促进我国医学生综合科研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贺庆芝,罗晓清,刘彦.“双一流”背景下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8,5(53):28-29.

[2]姜兴明.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8):22-23.

[3]付坤,王瑞,杨罕,等.高校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教育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207-211.

[4]刘恩超.关于提高科研工作有效性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9:179.

[5]Pato MT, et al. Journal club for faculty or residents: a model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maintenance of certification[J]. Int Rev Psychiatry, 2013, 25(3): 276-283.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高校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讨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