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研究

2020-08-14 10:04李桂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

李桂杰

【摘要】由于西藏少数民族和本地汉族文化的差异,内地西藏办学模式呈现出跨文化教育的特点,通过校本课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强化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了解,“民族团结一家亲”思想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地西藏生   民族团结教育   校本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从1985年起在内地创办西藏班(校),利用内地的办学优势,帮助西藏尽快培养大批建设人才。中山市实验中学从2002年9月开始招收西藏散插高中生,2009年开始接收西藏初中班,2012年开始招收本地初中班。多年来我校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教育援藏任务,对西藏生在“政治上高看一眼,情感上厚爱三分,制度上一视同仁”,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但是,由于西藏少数民族和本地汉族文化的差异,内地西藏办学模式呈现出跨文化教育的特点,部分西藏生和本地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为尽快让西藏生融入到当地,让本地生了解西藏,增进民族团结,我校领导迅速组织政治、历史科组编写了《汉藏一家亲》校本课程。

本校本课程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教育性的特点,注重创新教育模式,是内地西藏班教育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它注重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西藏班的教学相结合,把社会工作和教育工作相结合,对强化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了解、民族团结一家亲思想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汉藏一家亲》校本课程共分三门次级课程,分别是供西藏班学习的《乡土中山》、供本地班学习的《西藏文史》以及供全体学生使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本文主要涉及《西藏文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西藏文史》课程分室内课4课时、室外活动课1课时及接受以西藏为主题的教育讲座1课时。

(一)室内课

室内课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让本地班学生对西藏的历史、地理及传统文化有较为宏观的了解,以助其对西藏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尊重和理解。

开展过程:

1.教师阐述课程开设主旨及意义。

2.在开课前两周动员本地班学生周末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关于西藏的材料并制成PPT课件。在每班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搜集西藏历史、西藏地理及西藏传统文化的内容,每部分各占用1个课时。

3.课上每课时找学生代表利用PPT课件介绍相关内容。

4.教师点评补充总结。

5.课程作业:每课时结束后,学生以《我眼中的西藏历史(地理、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课程结业小论文。

课程效果:经过学习,本地生认识到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充分认识到援藏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接受西藏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室外活动课

本地生通过网络及书本对西藏的历史地理及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及认识,但是仅凭书本及网络材料对西藏的了解不够直观,感受也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们设计了以西藏生展示自我,让本地生了解藏族文化为主旨的室外活动课程——“西藏文化展示节”。

活动过程:

1.教师说明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明确活动主旨,确定参与人员。

2.西藏学生身着西藏传统服饰进行有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

3.活动中间穿插关于西藏自然、人文民俗的知识抢答(本地生参与)。

4.活动最后西藏部同学、现场其他同学及老师“手拉手”互动。

5.活动后,教师进行总结及评价活动效果。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展示了西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示了西藏部学生的多才多艺,缓解了西藏生的思乡之情,也让本地生更好地认识西藏、了解西藏,促进了学生交流。

(三)教育讲座课

教育讲座课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全体学生更好地了解西藏,另一方面也是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政策宣传的号召。为此我校每年都邀请西藏内地宣讲团来学校作弘扬爱国主义、增进民族团结的教育主题讲座。

开展过程:

1.学校确定讲座时间、讲座地点、邀请相关专家。

2.教師向学生明确讲座目的、价值及意义。

3.集中学生聆听专家《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西藏》(每次会有不同,主题一致)讲座,做好笔记。

4.讲座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完成1篇听后感作为课程作业。

讲座效果:通过主题教育宣讲,学生受到了极大地教育和鼓舞,切身感受到了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感受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学生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课程结束后,开展“我眼中的西藏(生)”征文活动。

从收到的文章来看,《西藏文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从直接效果来看,不仅开拓了本地生的视野,而且也让西藏生和本地生消除了隔阂、增进了理解。比如西藏生徐欣萌同学激动地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我心中,他们(本地生)是我在异乡的家人,他们一直用真诚与友谊温暖我们,使我们一颗原本孤独的心得到了解脱,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第二,从思想认识来看,使学生对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三个离不开”思想有了更加深刻地感悟。

三、实践成效

通过课程的设置,加深了两地学生的感情,提高了年轻一代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例如2015年6月,在我校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初三西藏生准备返藏参加一年一度的中考。同学们相互鼓励,依依惜别,一位西藏生感动地说道:“以后,我可以自豪地说,中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那里有许多爱我的亲人!”去年暑假,中山本地生前往西藏旅游观光,受到西藏生的热情接待。从本校毕业的一位藏族学生说道:“我要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未来和西藏的发展联系起来,为把自己培养成政治合格、发展全面的新西藏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这说明年轻一代对国家民族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也说明本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卓有成效的。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16年度青年项目“中山民族团结教育样本课程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课题编号:D2016057。】

【参考文献】

[1]严庆等:《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中的学生跨文化学习困难及其应对——以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创新德育机制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