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
摘 要:随着中国新课改的推进,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文化教育研究人员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在现代,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和文学方面的素养,以及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合理传承,成为语文教师的努力目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古诗词教学 传统教育
中华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在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古诗词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甚至说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标签。中国古诗词以新颖的意境,深刻的寓意,生动活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节奏而闻名,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宝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也就成为我国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一、中华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我们常常讨论的一个词,那么传统文化是什么;它都有哪些内容和形式;这些都需要详细的区分,尤其是后者。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经历了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态、政治演变、大众意识发展的作用下,流传至今并且在现代仍然活跃着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包含了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为主流的文化,其次是由这三家衍生出来的文字和语言、书法和音乐、武术、节日、民俗、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种类繁杂、范围较广,而且传统文化和我国的语文教育之间有诸多联系。
二、小学古诗词数量分析
在新部编版教材中,语文一年级上册书中的古诗词共有5篇,其中一篇是作为课文出现,剩下四篇是在课本的日积月累中着重体现的;在一年级下册中,古诗词共出现7篇,其中三篇作为课文出现,三篇在日积月累中体现,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共出现12篇古诗。为了有一个对比,在实验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古诗词出现了4篇,一篇课文,三篇在课文后读读背背中出现,在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共有古诗词4篇,4篇皆为课文,上下册合计8篇。从以上对比中得知,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新部编版比实验版多出4篇古诗文。从中华文化来看,古诗文包含众多的人文思想,沉淀了众多文化内涵,学习这些诗词就是从某种程度上传承中华文化。从新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古诗词数量的增多来看,课本编者加大了对古诗文的重视,能清晰地看到古诗文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上来说,古诗词在部编版语文课本中数量的增加,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传统人文的基础文学知识,达到传统文学积淀的作用[1]。
三、古诗词渗透教学策略
1.打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进入初级教育的开始,也是学生接触的教材中首次碰触古诗文的文学语言的形势,古诗词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会让学生在上课学习中不能有效、快速地进行理解,对学生接受这种文学形势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说在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采用更加豐富多彩、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在教师立足教学目标基础上,充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并针对性的创建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融入古诗词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充分的学习和了解相应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内涵,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古诗词教学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例如,在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个章节,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完成熟练的背诵古诗,能有情感的朗诵和清晰的陈述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深入了解诗词中表现出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用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中间搭配诗词和音乐,充分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这首诗描述的环境,学生就会对用诗词如何深入刻画环境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理解诗人李白对大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让学生能够通过古诗词的教学, 能够有意识的观察自然,并有意识的保护大自然。
2.利用古诗词教学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情感教育
在新部编版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古诗词,而且古诗词之间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古诗进行分类,针对古诗体现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古诗文课堂教育中不仅收获相应的古诗文的知识,还能接受相应的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让学生从古诗文中体会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文化情感。例如,在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古诗《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前两句的字面意思是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菊花开败后剩下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它描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深层次的描写是说他的朋友刘景文的处境坎坷不已,也侧面说了刘的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良好品格,从这个文章可以告诉学生在困境中的坚持,才是成功的基础。还有在诗人李白的故事《静夜思》中,诗人慢慢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朗读等环节就能体会到这种思乡之情,而中华文化传统中就有落叶归根的说法,在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对比现实,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己的家乡。另外在汉朝汉乐府的古诗《长歌行》一课中,最后两句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就是趁着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奋斗,到了人老了头发白了,就算再悲伤也是徒劳无用的[2]。这些就告诫了世人,时间如同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所以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章节就可以向学生渗透时间是无价的,必须珍惜的优良的传统文化。
结语
在小学初级阶段,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学习传统文化中潜藏的道理和情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强化热爱自己国家的情感,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仇刘燕.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9,(34).
[2]邱丽宏.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