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

2020-08-14 10:13崔玉亮陈金锋
新丝路(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探讨

崔玉亮 陈金锋

摘 要: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概念界定,思想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问题,一是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研究的科学性;二是可以为解决我国社会上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对待我国社会上的公平正义问题。能否成功解决当代我国社会上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公平正义观;若干问题;探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平正义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对公平正义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六大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十六大以来,第三个阶段是十八大以来。第一个阶段主要研究分配公平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公平正义的新理论,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第三个阶段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国内学者对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公平正义研究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公平正义的涵义及特征;公平正义的原则;公平正义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原因及其对策建议;中国共产党历届主要领导人的公平正义观。

我国学者在公平正义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厚成果,但是研究中也有不足之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系统化和规范化不够,跨学科研究不够;已发表的公平正义相关论文较多,但高质量高水平的还不够多;对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理论和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发展的研究还不够。

以后,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平正义理论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及其中国化进程的研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平正义理论和和现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的研究。

2.国外研究

西方学者对公平正义的研究较早,主要有:德性论公平正义理论、神权论公平正义理论、权利论公平正义理论、功利论公平正义理论、新自由主义公平正义理论。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和公平正义问题之争,一派以伍德为代表,还有米勒、布坎南等,认为马克思批判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反对使用公平正义;另一派以胡萨米为代表,还有柯亨、埃尔斯特等,認为马克思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科学分析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剥削的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一致的原则。总之,西方学者对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但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没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公平正义问题,因而其公平正义理论及其结论是不科学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没有专门地研究,他们对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观点零散见于其理论文本中。因此,对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

2.唯物史观与辩证分析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探究其发展规律的方法。纵向比较法,如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的公平正义理论;横向比较法,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与现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三、研究价值

1.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专门研究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仅留下许多有关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观点,要认真梳理这些观点,以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平正义观。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持续了较长一段时期,从追求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政治公平,到追求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公平,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质公平。由上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在思考公平正义及其相关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是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的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

3.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可以为解决我国社会上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对待我国社会上的公平正义问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必然导致人们的收入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观是现存经济关系的反映,随着现存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永恒的公平正义观。

4.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有助于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也指明了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四、概念界定

1.公平的涵义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平正义概念进行了研究。目前,有关公平正义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公平正义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在特定的制度及其价值评价标准基础上的人们之间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从中可知:公平正义是对人们之间合理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公平正义是一种主观感受;公平正义是一种制度安排;公平正义是一种价值取向。

2.公平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公平正义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社会公平、生态公平;事实公平、做法公平、制度公平和道德公平。既然公平正義是对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评价,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又是多样的,以公平正义关联的领域来划分最为合理即经济公平正义、政治公平正义、文化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生态公平正义和国际公平正义。

3.公平正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学界大都把公平、公正、正义、平等、公道作为相同或相似概念来使用,并没有严格区分,“正义、公正、公平、公道概念几乎通用”。但是,有的学者对公平、平等、公正、公道、正义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研究。

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公平正义问题的思想方法

1.公平正义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公平正义观随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公平正义根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公平正义观随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化而变化。

2.公平正义观本质上是现存经济关系的反映。恩格斯指出:“公平则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公平正义观是现存经济关系的反映,公平正义观是不断变化的。

3.生产决定分配,不是公平正义决定分配。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次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公平正义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马克思在研究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时,指出了按劳分配对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继承性。马克思在研究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时,指出了按需分配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继承性。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这种特质,实现了公平正义观研究上的根本革命。

参考文献:

[1]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500、501、211-212、30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崔玉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基本经验[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5):51-54

作者简介:

崔玉亮,山东潍坊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

陈金锋,安徽大学历史系讲师。

猜你喜欢
探讨
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关于现代路桥设计构思及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