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 要: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这主要是从物质世界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因此,通过从微粒的角度来分析物质,提出了培养学生微粒化学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研究
一、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把握宏观的化学知识
化学是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的学科,宏观是微观的体现,微观的结构决定了宏观的变化。宏观化学概念或原理可以用微观来描述,使学生科学地感知宏观化学知识,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水杯中的水持续下降,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水杯中的水下降得更快。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水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就越快”这个原理,便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2.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微观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符号。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微粒的认知,使学生充分了解微粒的知识,并通过对微粒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微粒的认识。在基础化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化学符号是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式等,不同的化学符号本质上是不同的,如H2O是水的分子式,即水由氧和氢两种化学元素组成。你也会在这个分子式中找到这两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数目,氢原子是两个,氧原子是一个,这样我们就可以学到越来越多关于化学符号的知识。在基础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探索这些化学符号的重要意义,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微粒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只有了解水分子中微粒的概念,学生才能理解水的真正含义。如果是基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就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
3.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可以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微粒知识,提高对物质微粒概念的学习能力。微粒观概念的培养对未来学生对粒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会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事实上,学习并不是为了摆脱旧知识而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更多更深层次的新知识。最初,学生获得的知识分散,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具体措施
1.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微粒观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宏观的角度发现微观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有效地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宏观到微观、现象到本质的转变越快,学生理解宏观和现象的能力就越强。教师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微观粒子视角的发展,以理解事物宏观和现象的本质。一般来说,老师在解释“雾”是一个很小的液体部分,而“烟”是一个很小的固体部分时,如果没有详细解释形成的两个部分,则会使学生感觉很抽象,无法直观理解。当老师从粒子的角度向学生解释这一点时,学生理解这两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能量的变化,即物质粒子加速运动,使物质变成分子、原子等小粒子,使肉眼看不见它们。不同的是,“雾”和“烟”是颗粒存在的形式,即固体形式的“烟”和液体形式的“雾”。因此,通过观察粒子,学生可以通过现象来感知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意识
由于分子和原子都很小,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它们,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学生对原子和分子形象直观理解的情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分子和原子的内部结构,并能以三维动态的方式模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进而对原子和分子进行可视化、动态抽象和静态化,加深对原子和分子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水电解时H2和O2的生成過程;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粒子箔爆炸的过程;教师可以模拟Na+、Cl-和NaCl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模拟Na在水中如何反应,向学生解释电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用粒子观解释现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化学的粒子形象,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化学粒子的认识。例如,如果你向学生解释水的三种变化状态,可以引导学生从粒子的角度思考水的变化。然而,由于学生难以将水分子与水联系起来,学生可以通过粗盐处理和其他实验来清洗浑水。让学生感受到颗粒的存在,然后通过培养学生的颗粒观来加强微粒观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把水分子和水联系起来。
总之,关于初中学生微粒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这对学生微粒观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将会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海如,赵华.初中生化学微粒观构建的实践反思:以“离子”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7,65(5):35-40.
[2]马晓红.微粒观在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65(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