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文献综述

2020-08-14 09:47唐亚刘云云邓惠
求知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国故事中小学

唐亚 刘云云 邓惠

摘 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以来,无论是传媒界、理论界、学界、还是教育界,相关人士都开展了探索和研究。近几年来,研究逐渐聚焦“讲好中国故事”与“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程”的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章重点对国内高校和高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进而对中国故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文章作者结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际授课情况,构建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3-0002-0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以来,他在多个场合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表率,并在多次会议中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此后,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以加强对外交往、创新宣传方式、输出价值观念为目的的对外宣传工作。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思政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还体现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总体要求,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理论界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和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众多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1.研究历程概述

通过 CNKI 检索期刊论文,截至 2020年3月,笔者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共检索到 3116篇文献;以“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共检索到 47篇文献;以“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到 33篇文献;以“道德与法治课+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到0篇文献。

2009年,国内开始进行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韩自贤、侯鑫辉在2009年首次从大众传媒角度提出,要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获得国际话语权。他们指出“从中国视角来解读新闻事件,以开阔的视野、专业的品质、辩证的思考,讲好‘中国故事”[1]。此后,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业及大众传媒如何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好中国形象。如李向阳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强调,我们需对外讲好石油人海外艰辛创业的故事、英雄楷模的故事、普通石油人的故事及友谊友好的故事,从而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他指出,要“让读者看到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人的风采”[2]。孙玲提出新闻报道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和接受一个真实的中国”[3]。李萍在《用外国人熟悉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华盛顿专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的文章中指出,要学会用西方公众熟悉的方式和方法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讲好中国的故事,从而树立好中国形象。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来,“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研究方向多集中在经济、企业及大众传媒方面。

2014年首次出现关于“利用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王晓红在《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讲好思政课》中首次提出利用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意义。她指出,“ 思政课教师应自觉把这些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纳入思政课教学之中,用生动的、不可辩驳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去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论证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4]。

2016年,高校思政教师开始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如张飞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探讨》文章中首次分析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并指出利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出路。此后,研究多集中在“利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意义、现实困境等方面。

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检索图书,笔者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有关“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相关著作有:于运全主编的《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编的《讲好中国故事 网络传播案例集》、陈圣来主编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文化外交官高級研修教程》以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故事丛书”系列著作。笔者未检索到有关研究“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著作。

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关于“利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可见该课题还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还需要学界、理论界多加关注、展开讨论。

2.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梳理

思政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职责和使命。如何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更有效地传播好中国声音、更积极地展示国家自信成为利用道德与法治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热点。就研究情况来看,总体研究较少,学界多集中在研究中国故事与文化自信的联系以及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从理论上展开对利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个薄弱环节,至今鲜有标志性成果,更多的是一些零散的研究文章,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故事的内涵研究。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故事的定义,学术界有很多,大都认为中国故事应是反映中国优秀文化,展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故事。如李云雷认为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验与情感,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的故事”[5]。宣言认为“中国故事的内涵体现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坚定及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里面”[6]。林建辉认为“中国故事,是指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的实践创造、精神风貌和核心价值,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及成就的各种真实事例”[7]。综上研究,笔者认为中国故事的内涵为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涵盖于中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中,多角度表达中国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诉求,多样化展现中国民族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国故事体现在当代中国为追寻梦想、实现价值而坚韧勤劳、机智勇敢、创新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它涵盖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故事和中华民族不懈追梦的故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故事是反映时代进步、社会变迁,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发展故事。

(2)关于讲好中国故事原因的研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中国梦”未来的铸造者。思政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利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及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树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学者们从传播中国声音,树立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思政课使命及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论述了为何要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赵树婷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地位[8]。刘惠惠、刘晓哲指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消融语言壁垒和文化隔膜的最好方式,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潜移默化地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可[9]。郝亚琳认为,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就成为大多数国外公众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的主要信息来源 ,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外国大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10]。张占斌、董青、卢晓玲指出,講好中国故事可以使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成为帮助世界了解中国、解读中国的一把钥匙,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11]。王晚英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消除外部误解、建构与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是总结中国经验、树立“四个自信”的需要[12]。

其次,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郑庆华认为,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既可以彰显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13]。仓明指出,在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引人入胜中将价值引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通达学生的内心[14]。查永浩认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树立“四个自信”[15]。

再次,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刘烨指出,中国故事融入思政教育是教育的客观要求。思政教育是以规范人们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为目的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合理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宣传符合社会现实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16]。陈媚林、周荣莲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党和国家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先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然后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时代的诉求,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17]。

最后,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指导课堂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周怡指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18]。查永浩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打造“四度”课堂,让课堂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19]。

(3)讲好中国故事现实困境的相关研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中国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传播中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刘国娜认为当前中国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传播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题材内容缺乏实效性和创新性;二是教学话语 “官味太重”“花架子太多”;三是讲述过程不考虑受众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四是传播能力滞后,渠道单一[20]。张占斌、董青、卢晓玲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平台、轻价值的现象以及综合布局、多元参与的国际传播大格局尚未形成的问题[21]。张飞龙从内外因素分析了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外部环境方面为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冲击了中华传统故事在思政课上的传播。内部因素则是教育者本身引用中国故事进课堂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足,受教育者思政素质发展和知识文化水平较低[22]。季海君、林于良则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凝练中国故事的配方与工艺有待优化;二是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素养亟待增强;三是青年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好中国故事的功底还不深;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载体不够新颖[23]。

(4)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相关研究。中国故事浩如烟海,素材类型极其丰富。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不断增强教师讲故事的主动意识,还应该明确怎样选择和挖掘中国故事的内容。李红梅、樊英杰、陈肖威、孙玲、王晚英、王子蕲、齐卫平、刘烨等人在高校思政理论课视域下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取及性质进行了解读。

李红梅指出,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上讲的中国故事必须是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人文特性、蕴涵中华民族共同经验和深厚情感、展现中华民族治国方略和发展智慧的故事[24]。樊英杰从教学的三个关键词“好”“中国”“故事”出发,强调教师在选择中国故事的内容时,一是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好”故事;二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故事”[25]。陈肖威指出,教师要讲好中国历史的故事,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讲好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故事[26]。孙玲认为,教师要学会挖掘真正反映中国国情和民众生活的故事,真实、全面、准确地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27]。王晚英强调,教师不仅要讲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讲述这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不仅要讲述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也要讲述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仅要讲述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还要讲述中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28]。

(5)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原则相关研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应遵循基本原则。

王子蕲、齐卫平在分析利用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原则的把握上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他指出,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讲出中国故事的知识性,讲出中国故事的正能量,回应社会现实。另外,“讲好中国故事”要求严格保持真实性,而不能扭曲、篡改、虚构历史和现实[29]。刘烨指出,在选择中国故事时 ,最为基本的标准就是故事要能体现中国在革命、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时代精神,尤其是要突出我国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改革,体现中华民族不怕艰苦 、攻坚克难的过程 ,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道德思想和人格精神[30]。张文静认为,思政理论教师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把握三个原则:首先要切实坚持学科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其次要全面认识中国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最后要紧密结合青年特点,创新理论阐释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理论思维[31]。

(6)讲好中国故事实现路径的相关研究。新形势下,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更要在延续至今的文学传承变革中创新传播的方法和手段,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世界观”。刘烨、王晚英、张京华等学者从创新传播方式及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刘烨强调,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时要选好话题,创新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并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合力,将各个社会力量整合到思政教育工作中[32]。王晚英强调,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改进叙事“话语”;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改进叙事“形式”;用“故事”建构和传播精神[33]。李红梅指出,教师要注重多种故事载体的综合运用,并强调,故事的呈现形式会影响大学生的接受程度[34]。张京华指出,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主题和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准备授课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深刻意义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其次,教师要抓住身边真实的故事,触动学生心灵;最后,教师要注重互动,让学生相互分享故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35]。曾平、涂永红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创新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一是借助网络媒体讲述中国故事;二是邀请外国政府、组织、个人感受中国;三是鼓励“中国故事”走出去,利用文化节及中国的文化产品向外国输入中国故事;四是借助于外国媒体说“中国故事”[36]。张飞龙认为: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恰当的角度,对故事适度地挖掘引申;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研究中国故事;再次,教师要以核心理论为导向,加以个性化描述;最后,教师要学会思考追问,进行反思解读[37]。

二、研究现状评述

综上所述,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无到有、由浅及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這些研究成果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研究资料,奠定了相对坚实的研究基础。但从总体上看,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多站在国际角度,集中于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在思政教育领域,尤其是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较少,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

1.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

(1)涵盖内容较广。学界关于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从研究中国故事在思政课中的功能意义出发,到探讨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把握,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以及最后落实到思政课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学者们都对在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给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重要启发。

(2)运用视角较多。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思政理论课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运用中国故事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2.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基础薄弱。目前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多侧重于国际传播与对外交往方面,多在讨论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虽然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学领域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国内领域,特别是思政教育领域内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则非常少,关于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基本为零。总体来看,道德与法治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缺乏理论依据,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2)缺乏故事选择标准。学界给出了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但是却缺乏选择这些故事的标准和依据。学界在进行内容选择研究时,有的只站在一个角度分析中国故事。比如,站在文化角度讲传统文化故事、革命文化故事和先进文化故事,这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的在概括中国故事时依照不同的标准却没有划分成不同的系列,使中国故事内容显得冗杂且混乱。

(3)实践路径研究较少。理论研究始终要落到具体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才是研究的最大意义。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利用高校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方面,中小学还未涉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处在摸索阶段。

与上述研究不同,本课题系统整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在深入挖掘中国故事素材的基础上,系统化、规范化地“讲好中国故事”,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优化课程实施途径,从而发挥道德与法治课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自贤,侯鑫辉.追求全球视野 讲好“中国故事”——浅谈大众传媒经济新闻报道的立场和价值取向[J].新闻战线,2009(10).

[2]李向阳.讲好幵拓故事 为能源企业“走出去”呐喊助威 ——《中国石油报》国际周刊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记者,2011(S1).

[3][27]孙 玲.怎样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2(9).

[4]王晓红.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讲好思政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5]李云雷.何谓“中国故事”[N].人民日报,2014-1-24(024).

[6]宣 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N].人民日报,2016-12-03(006).

[7]林建辉.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使命[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9(5).

[8]赵树婷.讲好中国故事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J].文化产业,2018(9).

[9]刘惠惠,刘晓哲.新时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价值意蕴、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

[10]郝亚琳.讲好“中国故事”[J].传媒:MEDIA 3/2012.

[11][21]张占斌,董 青,卢晓玲.从讲好中国故事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J].文化软实力,2016(4).

[12][28][33]王晚英.“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重逻辑[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9(3).

[13]郑庆华.好故事让课程教学更美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3).

[14]仓 明.讲好中国故事 增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15][19]查永浩.讲好中国故事 打造“四度”课堂 坚定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

[16][30][32]刘 烨.“中国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5).

[17]陈媚林,周荣莲.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和担当[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18]周 怡.讲好中国故事 点亮道法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2).

[20]刘国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6).

[22][37]张飞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探讨[J].北京教育(德育),2016(10).

[23]季海君,林于良.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

[24][34]李红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6).

[25]樊英杰.“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教学关键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

[26]陈肖威.“讲好中国故事”在高校思政课堂的运用[J]. 教育现代化,2019(58):218-219.

[29]王子蕲,齐卫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

[31]张文静.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初探[J].职教通讯,2016(29).

[35]张京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36]曾 平,涂永红.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探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资助课题“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研究”(XJK20BDY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 亚(1982— ),女,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刘云云(1992— ),女,初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道德与法治;

邓 惠(1979— ),女,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国故事中小学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