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消癥汤佐治胃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020-08-14 00:24陈来恩郭甜甜韩飞翔宋颖民
癌症进展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扶正标志物胃癌

陈来恩,郭甜甜,韩飞翔,宋颖民

漯河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际上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国内统计数据表明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2]。2014—2018年,中国胃癌确诊人数41万例左右[3-4]。胃癌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患者的慢性胃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患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5-6]。胃癌早期症状较隐匿,不易被患者察觉,因此,确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中国恶性肿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放化疗也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且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免疫治疗、靶向疗法等的综合治疗方法也被用于控制胃癌发展,以达到提高疗效、预防转移的目的,现代医学表柔比星+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LFEP方案)化疗方案最为常用,但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可出现化疗中断等情况。联合应用中医药可提高胃癌术后系列治疗的临床疗效,发挥明显优势。本研究评估了自拟扶正消癥汤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非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医学影像学、病理学、细胞学等确诊为胃癌;②纳入前未接受过化疗或距上次化疗超过6个月;③不符合手术治疗要求或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④无化疗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对化疗药物过敏;②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疾病;③处于感染性疾病急性期;④生存期不足3个月;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2例胃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单纯化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扶正消癥汤治疗。常规组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56.78±8.96)岁;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18例,Ⅲ期16例,Ⅳ期12例;分化程度:低分化19例,中分化31例,高分化11例。联合组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7.03±9.12)岁;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19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1例,中分化31例,高分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表柔比星+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LFEP方案)化疗:第1天,表柔比星50 mg/m2,静脉推注;第1~5天,亚叶酸钙200 mg/m2,2 h内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 24 h;第1~5天,顺铂 20 mg/m2,4 h内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化疗周期,2个化疗周期之间间隔14天,共治疗3个周期。

联合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扶正消癥汤治疗,方剂组成:生黄芪30 g、太子参30 g、丹参18 g、白花蛇舌草15 g、白芍15 g、云苓15 g、泽泻12 g、桂枝10 g、炒白术10 g、枳壳10 g、炙甘草10 g。用药加减:胃寒疼痛加干姜10 g、吴茱萸6 g;消化不良加鸡内金12 g、陈皮10 g;肠鸣漉漉、腹胀畏寒加猪苓10 g、肉桂6 g;舌苔白厚腻加藿香10 g、苏子10 g、砂仁6 g;便秘加火麻仁10 g、生大黄6 g。由本院中药房按水煎法制备为240 ml×2袋,于化疗第1周期第1天起每日早、晚餐后30 min温服,持续服用至化疗3个周期结束,2个化疗周期中间间隔的14天不停药连续服用。

1.3 观察指标和评估标准

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样6 ml,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全自动型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

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并且维持时间≥4周;②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最长径总和缩小≥30%,并且维持时间≥4周;③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肿瘤最长径总和增加≥20%,或者有新的肿瘤病灶出现;④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介于PR和PD之间。总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38%(35/61),高于常规组患者的39.34%(2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46);联合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0.33%(49/61),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2.30%(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表1)

2.2 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K细胞、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NK细胞、CD3+、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患者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NK细胞、CD3+、CD4+、CD8+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N K细胞(%)C D 3+(%)C D 4+(%)C D 8+(%)C D 4+/C D 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7 4±0.9 3 6.0 3±0.9 8 a b 5 1.6 5±8.0 9 6 9.5 8±9.6 2 a b 3 0.1 4±3.4 8 3 3.4 9±4.1 3 a b 2 9.8 6±3.7 3 3 3.1 9±4.6 2 a b 0.9 8±0.2 6 1.0 2±0.3 7 b 2.7 3±0.9 2 7.9 4±1.0 7 a 5 1.4 9±7.9 8 8 9.6 7±1 0.7 3 a 2 9.9 8±3.3 6 3 8.4 5±4.6 9 a 2 9.6 9±3.6 8 3 5.2 9±5.0 7 a 0.9 7±0.2 4 1.2 3±0.5 3 a时间常规组(n=6 1)联合组(n=6 1)

2.3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CEA(ng/ml)CA125(IU/ml)CA19-9(IU/ml)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n=61)38.74±1.39 30.78±1.12a b 62.17±1.69 39.85±1.25a b 81.96±3.98 40.27±3.29a b联合组(n=61)39.06±1.41 22.65±1.09a 62.23±1.71 28.31±1.17a 82.07±4.03 32.65±2.85a

3 讨论

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8-9]。胃癌好发于胃小曲、骶囊、幽门窦等部位,肿瘤多呈巨块状、弥漫型、溃疡状。目前认为,胃癌的形成与进展与慢性炎症、饮食习惯、遗传基因及病菌感染等因素相关。胃部的解剖位置以及原位浸润、淋巴转移、周围侵袭、腹膜种植性、血行转移等均导致病情进展。研究显示,淋巴T细胞亚群,如CD3+、CD4+、CD8+及NK细胞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10-11],其中CD4+/CD8+保持平衡标志着人体免疫功能正常,失衡则提示免疫功能紊乱,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诱因之一。NK细胞具有杀灭肿瘤细胞的功能,其水平升高标志着免疫能力上升[12]。CEA、CA125、CA19-9是胃癌诊断、疗效评估等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其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述免疫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客观评估扶正消癥汤佐治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前,化疗仍是失去手术治疗时机或难以耐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可抑制骨髓、淋巴干细胞的分化,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降低可影响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同时,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导致患者难以耐受从而放弃化疗。因此,寻找一种化疗佐治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中医联合治疗胃癌的研究逐渐深入,且诸多研究表明,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不仅能够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还可提高化疗疗效[13-14]。中医理论将胃癌归纳入“伏梁、反胃、胃脘痛、积证”等范畴[15],认为胃癌一病本虚标实、脾胃受损导致的气血痰湿紊乱,治疗应以扶正健脾、活血消癥为要。本院据此自拟扶正消癥汤用于胃癌的化疗辅助治疗中。方中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肝、肾经,有补气固表、固脱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可赔补人体正气、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诸症;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脾经,有补元气、调荣养卫、生津止渴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太子参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耐缺氧能力、提高人体应激力的功效。炒白术是一味补虚药,其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止汗、燥湿利水功效,多用于脾虚食少、水肿自汗、痰饮眩悸、腹胀泄泻等症的治疗。云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肾、脾经,有健脾渗湿、利水安神的作用,多用于脾虚引起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心悸、失眠怔忡等的治疗。枳壳性微寒,味辛、苦,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胸、消积行滞功效,主治胸膈痞闷、食滞难化、脘腹胀满、胁肋攻撑胀痛,枳壳苦降,为治疗上焦气壅、气滞胸闷之要药。白花蛇舌草味苦、甘,药性寒,归胃、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淋的功效,主治痈肿疮毒、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等症;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白花蛇舌草对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和杀灭作用。桂枝性温,味辛、甘,归肺、膀胱、心经,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温经通阳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风寒表证、水肿痰饮的治疗,在本方中主要取其气化通阳作用。白芍药性微寒、味甘、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调经止痛、敛阴止汗作用,主治头疼、腹痛、胁痛、肢体挛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白芍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丹参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主治闭经痛经、血瘀心痛、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脘腹疼痛等症。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多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眩晕、小便不利、泄泻尿少等症。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扶正消癥汤佐治疗胃癌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和疾病控制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改善,而常规组患者CD4+/CD8+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表明扶正消癥汤具有辅助改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免疫功能的功效,对辅助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联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表明扶正消癥汤可有效的缩小肿瘤体积,具有进一步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功效。

综上所述,扶正消癥汤佐治胃癌临床疗效显著,有增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功效。

猜你喜欢
扶正标志物胃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画说中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