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花
【摘要】 “成才先成人”是传统教育理论对个体所提出的发展要求,更是保障新时代人才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在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育活动正向着理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缺失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展开论述,思考作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导师,优化德育教育活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德育 中学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183-01
品德是学生不断发展的基础素养,更是保障其能够在社会活动中立足的根基。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必将被未来的教学活动所淘汰,唯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情感,落实德育教育,消除情感教育活动中的空白,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级目标。如何结合学生的成长问题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消除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矛盾,这是德育教育导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发挥环境作用,共同成长
复杂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出现为德育教育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思维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越敏感,受到环境的影响越明显,基于此,德育导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感受人文关怀、展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但回顾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以理论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课堂的“主阵地”,德育教育工作以说理、说教为主,教学方式死板,教育价值较低,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成长问题,落后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建设提供任何动力。部分德育导师虽然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学生的整体影响,但其仅尝试利用“严格管理”改善教育环境,落后的教育方法收效甚微。
要使学生在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应努力尝试发挥教学环境的正面引导价值,为学生创造“近朱者赤”的机会。德育导师应尝试以良好的环境感染个体,以个体优秀的道德意识感染全体学生。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引到学生共同布置班级,利用《增广贤文》《弟子规》等优秀文化产物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其成为班级的建设者,在完成班级布置活动之后,学生所选择的文化材料又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反哺,在生活、学习中,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相关材料的影响。德育导师可定期帮助学生更换班级主题,围绕友爱、和谐、敬老等良好素养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依靠文化的力量将德育教育推向新的高峰。
二、开展文化活动,深化情感
仅依靠口头教育发展而来的德育教育工作无疑是苍白的,在单调的语言表述中,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无法深入解读德育教育知识。为保障德育教育活动的稳定发展,德育导师应利用特色文化推动德育教育工作,依靠学生的文化技能、主观情感展现其道德水平,从而针对学生的发展问题优化德育教育工作。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情感动向,在发起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理解能力投入更多的关注,以德育教育的基础内涵为第一跳板,为学生提供表达个人情感的机会。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发起以“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于中华文化、中华道德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展示,并利用个人技能对其进行加工。部分学生的文化积累量较低,对于传统道德素质的理解比较浅显,在这一板块的交流活动中,学生会利用耳熟能详的美德故事对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回应。部分学生的学习范围较广,其所掌握的技能比较优秀,在展示环节,学生可能会利用美术、音乐、书法等多种形式回应教学问题,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表达道德意识。从教学过程来看,借由文化活动发展而来的教学工作似乎是极为复杂的,但在利用文化体系回应客观知识的过程中,文化、情感、技能相互交融,又对学生的道德意识产生冲击,与教师的单一授课相比,借由文化活动所发展而来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导入热点案例,师生交流
德育导师是学生接触德育教育的第一对象,在其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理念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道德意识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这一问题,德育导师应主动尝试改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对学生发起针对性教育,更要与学生“交心”,以灵魂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中学生具备了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外界事物、环境、人物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独特见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时事热点将学生的该类情感引导出来,促使其主动对德育教育活动作出回应。以当前的热点新闻“女子隔离期间频繁外出”为例,教师可与学生发起讨论活动,共同对该女子的行为进行评价。部分学生的理性思维占据上风,当教师提出这一思考问题时,学生会提出“这种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并阐述理由。针对该类学生,教师应对其理性思维给予肯定,并帮助学生理解“人格”的相关概念。部分学生的思想较为偏激,性格比较冲动,认为“将这类人监禁起来才是最好的选择”。偏激的思想容易将学生引上错误的道路,针对学生的该类思想,德育导师应及时发起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学生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指正,在确定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之后,逐步推进德育教育工作。依靠多个个体共同发起的交流活动,学生能够及时纠正自身的思想误区,以包容、平和的心態看待外界事物,进而逐步锤炼自身的思想素质。
结语
德育导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做好学生的监督与引导工作,既要避免不良言行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要注重外界因素对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依靠丰富的德育经验,为学生开辟新的道德发展之路。
[ 参 考 文 献 ]
[1]梁奇策.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好家长,2017,000(011):P.187-187.
[2]姚生林.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
[3]芦启顺.中学生道德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