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珊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来编制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编排相同主题的课文来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单元。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要有“想象”,即要大胆跳出常规的教学设计,尝试使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本文提出,要利用课后练习,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利用角色扮演,唤醒想象之魔盒;利用精读课文,掌握展开想象之法;利用习作例文,学会读写过渡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想象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来编制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编排相同主题的课文来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注重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习作单元”的设计,将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宗旨落到了实处,为解决读写结合的难题提供了可能。
习作单元的编写板块共有六个,一是“单元导语”,为整个单元主题定调;二是“精读课文”,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三是“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写作方法;四是“习作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五是“初试身手”,让学生开始初步尝试应用已学的习作方法;六是“习作”,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六个板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完全符合“以读促写、读为了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规律。
但是,编者有好的“单元设计”不等于教者就有好的“教学设计”,教者要编排出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仍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对单元导语的解读缺乏高度与深度;对课文的教学仍习惯性地着重于阅读,而不是指向学习写作方法;由读过渡到写的难题仍没有较好的指导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到底有没有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仍缺乏具体的可反馈的方法。这些问题不解决,编者再好的单元设计也是徒劳,你编你的,我教我的,你有所创新地编,我用老方法教,难以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为例,笔者谈谈在教研备课阶段的一些设想,目的是以备课阶段的“想深备透”,达到教学过程中的“精教可学”。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单元。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要有“想象”,即要大胆跳出常规的教学设计,尝试使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一、利用课后练习,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功能不一样,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时重在“文”,重在对课文内涵的精研深究,直白地讲就是重在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讲什么”;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重在“写”,重在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前者聚焦于读,后者指向于写,因此,本单元精读课文时,对“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掌握词句深刻含义”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过深的要求,而要指向于写作方法。但是,很多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不自觉间又滑向了教阅读去了,而不是教写作。有一种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就是利用课后练习来定教学目标。
第一篇《宇宙的另一边》,作者对宇宙的另一边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课后的两道练习很有层次,第一道是让学生说说“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第二道是让学生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根据这两个提示,教学目标可定为:引导学生说出宇宙另一边的秘密,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然后,跳开课文中已有秘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更大胆、更奇妙的想象,后一个目标比前一个目标更加重要。
第二篇《我变成了一棵树》,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课后练习也有两道,第一道是“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第二道是“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显然,第二道比第一道有意思,而第二道的关键点不只是“你想变成什么”,而是“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教学目标就要定为培养学生连续想象的能力。
二、利用角色扮演,唤醒想象之魔盒
孩子天生不缺乏想象力,但要把想象变成作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启蒙期,创编一个想象故事,特别是创编一个完整的想象故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学生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连续想象。写好想象作文不是用模板凑好词好句,而是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顺着一个事物想象出与这个事物相联系的事情,就像打开魔盒一样,想象可以汩汩流出。
在《我会变成一棵树》一文中,“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被妈妈叫去吃饭,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然后发生了一连串奇妙有趣的事情:“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小动物们住进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分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此时,作者想象的翅膀已经打开,一发而不可止,顺着一个愿望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许多愿望,拥有了一段奇妙的經历。在精读课文时教会学生连续想象的方法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而有逻辑的想象。
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用如下几个语文工具,让学生能深入地想得进去、想得开阔、想得奇妙。第一个是“想象力魔法棒”,即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魔法棒的使用口诀是看天、看地、看得见、看不见:看天就是看时间、天气,看地就是看故事发生在哪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第二个是“五感小人”,看到、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到什么,看不见就是心里的感受,体会变身后的“五感”和内心的感受。第三个是“小沙漏”,即改变故事发生的时间,让故事向前、向后发展。第四个是“讲故事小齿轮”,即教师可顺着学生想到的故事内容,提出延伸故事情节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新的“发生了什么”,写出连续性的、复杂的故事。
三、利用精读课文,掌握展开想象之法
习作单元里的课文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指向写作,读服务于写,应把以读为主的读写结合向以写为主的读写结合转变,使阅读指向习作表达。怎样把读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写作中,这是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
本单元的写作重点是“想象”,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很重要,让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想象之法运用于写作中,这是教学的关键。以《宇宙的另一边》为例,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话就概括了宇宙另一边的特点:“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倒影”就是倒立的影子,与现实相反,从“倒影”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想象的方向是宇宙的另一边跟现实看来是相反的。教学时通过对这一句总写语的分析,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第三至第九自然段中现实与想象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作者想象的方法就是“反着想、换着想、连着想”,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三种想象的方法,依样画葫芦地来进行想象模仿练习。
四、利用习作例文,学会读写过渡之法
习作例文,着重在“例”,阅读这些“例文”并从中找出写作的方法,再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寫作实践中,就可以较好地实现由读向写过渡,解决读写难结合、读写分离的问题。
作为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当学生打开了想象的思路,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之后,就需要在写作实践层面下功夫,引导学生把自己大胆的想象落实到习作中。习作例文为学生将想象转变为作文提供了可借鉴和模仿的范例。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旁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例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中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需要联系事物的特点,教师可根据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思路展开想象。
在教学习作例文时,应紧密结合单元“习作”的要求,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之法与作文之法。想象之法掌握了,就解决了写作内容的问题;作文之法掌握了,就解决了怎样叙事表达的问题。有了精彩的内容,再加上恰当的表达,两者结合,就能写出优秀作文。
用想象培养想象力,应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理念,语文老师缺乏想象力,是不可能培养出有想象力的学生的。语文教师的想象,首先要用在备课时,在备课阶段,敢于设想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那样的语文课才是有味道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