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梦甜
摘要:英国音乐家默赛尔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而理解音乐、学会鉴赏音乐,进而提升学生对美和艺术的鉴赏、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而由于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会缺乏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举步维艰。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大大改善这一问题,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良好的平台。文章将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218-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小學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模仿能力强,能够感知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对于抽象的、概念的事则很难理解,因此音乐欣赏与感知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常常会缺乏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直观展示音乐之美。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欣赏课现状
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其音乐欣赏兴趣不足、活泼好动,专注力不足、抽象思维较弱,欣赏能力不足等方面。
1.音乐欣赏兴趣不足。小学生虽然喜欢听音乐,但是并不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兴趣,他们常常反映听不懂,因此不那么喜欢听,也很少会静下心来聆听音乐。
2.课堂专注能力不足。低年级的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缺乏专注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左顾右盼,交头接耳,非常缺乏专注力。
3.审美欣赏能力不足。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成熟,感知事物的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审美的概念还很模糊,缺乏欣赏能力。
三、多媒体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用心聆听,同时也应该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体现音乐之美。
1.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摇篮曲》的时候,如果直接欣赏《摇篮曲》,相信学生普遍会对这首缺乏鲜明节奏感的曲子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我们把教室的灯光关掉,窗帘拉上,利用多媒体呈现母亲哄婴儿入睡的图片,然后播放《摇篮曲》,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来,学生则会感觉到非常有趣、新鲜,同时专心地倾听,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温馨情感和温柔情绪。
2.利用多媒体集中注意力,有效聆听。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即便是在并无太大学习压力的音乐学科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依然难以集中,他们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欣赏、聆听音乐。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在学习《乒乓变奏曲》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学生体育课上打乒乓球的视频(也可以是在网上搜集到的乒乓球视频),学生能够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幕上,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乐曲由1个主题和5个变奏组成。然后与学生一同欣赏,静静地聆听三遍音乐,每一遍都要求学生说出其所听到的变奏。如此,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起来。
3.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直观体现。低年级小学生只有六七岁、七八岁,他们喜欢听音乐,但是由于缺乏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所以并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之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作用,来体现音乐之美。比如,苏少版三年级上册《读唐诗小儿垂钓》,这首诗非常具有童真童趣,从形神两个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神态和形象,非常清新活泼,童趣盎然。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很好地感知其中的美感。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诵一遍,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来帮助学生画出《小儿垂钓》的场景,进行综合呈现,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朗诵与范读朗诵中的差别。在音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小儿垂钓》中的童真童趣,有了很多种表现作品的途径,对于音乐之美也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四、结语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欣赏课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案例就多媒体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展开了论述。小学音乐课程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但这并不代表每节音乐课都要借助多媒体来实施,因为除了多媒体,我们还有很多的教学载体,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载体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妍瑛.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运用策略[J].儿童音乐,2014 (03).
[2]戴一凡.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