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慧
摘 要:素质教育是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的培养,是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因此基础教育应该针对所有家庭和所有学生,而不是只针对一个学生。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一部分父母亲忙于自己的工作,跟孩子沟通较少,致使孩子对父母的某些思想缺乏兴趣以及个性的差异而难以做到专心学习。在所有班级中,有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不同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优化教学环节,准确把握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努力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10
教育是人生的起點,也是构建当代美好社会的基础,而小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生力军,因此教育就要从这新一代开始抓起,努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关乎未来教育的根本。
我校招收的学生往往基础比较差,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就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学困生问题成为教师主要关注的对象。面对这一问题,广大教师要全面执行和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着重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初步认识学困生的思想特征
学困生在正常的学习中体现出以下特征:(1)玩心过大,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2)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正确面对学习的态度;(3)脾气急躁,爱动或者沉默寡言,缺乏和别人交流的心理;(4)自我约束力差,容易受外部事物的影响,对学习三心二意,做事不够沉稳,没有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的本质是没有好与不好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对其最好的阐述。起初,学生的学习意愿都是好好学习,没有人想比别人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另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产生了厌学心理。追其原因在于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教育教学环境中,数学是考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小学生会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左右着学困生的学习方向,很多教育方式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许多学校或教师仍然只追求升学率,很多评价标准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习好教师就比较喜欢,而学习差教师可能就不那么重视,总是潜意识地区别对待。这样的结果就是学习好的越来越好,学习差的越来越差,教师没有因为学习差的学生而降低自己的评判标准,那么这就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分析出了以下几点原因:(1)数学教学的平均化。所谓的平均化是指:教师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学习好的学生会很快吃透教师讲的内容,学习能力差的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消化和理解,教师不会因为其中的一个人而改变教学的步伐,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题不等人”的现象。(2)程式化。教师往往会有自己的提纲,而且对每一天每一步都有规划,都会按照提纲走,没有真实的参照,教学过程死板、固化,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产生讨厌数学的心理,最后成为学困生。(3)缺失方法。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是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造成影响,进而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其兴趣浓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课后负担太重。现在学生的现状就是上学一大包,回家一大包,有的书包都比学生的身体要大,其原因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压力过大,每天除了紧张的学习外还有海量的作业,苦不敢言。(5)父母因素。父母离异或者是留守儿童,这两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精神萎靡,不能集中注意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缺乏很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学习状态不佳,最终成为一名学困生。
三、矫治学困生的对策
(一)良好的习惯是走向学习的开始
我们发现产生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源头来解决问题,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从一点一滴逐渐深入。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观察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走访或者实际考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找出影响学生的外在因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2)营造快乐、放松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要刻意地去针对他们,也不要带有目的接近他们,上课时要一视同仁,让学生产生平等的感觉,针对一些题目要不经意地点出来提问,使他们受到重视感,要做到先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再慢慢地去接近他,最后再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的努力要加以鼓励,或者要经常出些特别的题给他计算,这样,学生的良好数学习惯就养成了。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困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成绩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学习,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可能有些学生偶尔也想努力学习,但是却习惯性放弃,好不容易有了学习的兴趣往往也会在一些小困难面前轻易退缩。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上事半功倍,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活跃的课堂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积极地去解决数学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追寻正确答案的满足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公,从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另外,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对学困生的矫治教育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1)要做到低起点、快反馈、勤补救、多鼓励。以体积单位进率相关知识为例,关于从“化”到“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指出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再到高级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让学生先清楚地了解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单位进率知识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而讲出自己的学习看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通过细心研读来解决问题,填补自身的知识漏洞。教师要随时关注学困生反馈的问题,保证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并及时引导,多给予他们鼓励和关爱,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慢慢树立起學习的信心。最后,教师要发现学困生的知识缺陷,及时优化教学方式,做到及时补救,避免小问题的积累。(2)要接受并正确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力的高低问题,做到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和蔼可亲,不应该分出“差等生”和“优等生”并给予不同的教学态度,要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认真解答每一位学生的难题,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关怀,建立他们的学习信心。(3)要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来。不论是新知识的授课还是课后的练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际操作,为他们创造更多探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寻找到答案,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敢于打破传统,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强大的仁爱之心,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工作,喜爱学困生,并随时随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然后除了专业的基础教育能力以外,还要掌握更多教学科研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使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掌握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教导其逐步提高学科素质。(5)在布置作业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多练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的课堂练习,让作业变得少儿精,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而且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用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方面才有了内在的动力,对待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探索欲望和超强的记忆能力,因此就会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对待数学的学习将会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家校联系,共同管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比教师更重要,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无法替代的,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父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重,很多家庭都是直接将孩子“扔”在了学校,根本没有精力去管孩子的学习问题。甚至还有部分家长从内心深处感觉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父母管吃管住就可以了,完全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父母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此外,父母看到孩子不理想的成绩单,就一味指责孩子,埋怨学校,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便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不愿意在踏入校门。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接受优良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家校之间多沟通,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努力教育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家长与教师和谐相处,家校密切联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力与情感全面性健康发展,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使其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
总而言之,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需要多一份关爱。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尽最大努力预防孩子成为学困生。而那些出现的学困生更加需要进行长期的转化教育,这也正是发挥教育能力的大好时机,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早日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始终应该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付出辛勤的汗水,让他们能够绽放出炫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康.浅谈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6).
[2]刘华.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祖国(教育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