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国彪
春雷响,万物长。贵州省赤水市52万亩楠竹林里,春笋破土而出。
宝源乡联华村的谷元能家有40多亩楠竹,近几日,每天全家出动,抢挖春笋。“采小留大、采密留稀,要留三分之二的竹笋让它们长成竹材。”谷元能说,这样的采挖方式,才能保证年年有笋、年年有竹、年年受益。
赤水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二,全市20万农村人口人均占有6亩竹林。采挖春笋,留笋种竹。赤水的竹林里,“绿色财富”在收获,“绿色希望”在生长。竹产业帮助该县8000多户近3万群众脱贫,2017年,赤水成为贵州省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首个脱贫出列县。
贵州生态环境良好,森林面积占据国土面积半壁江山。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贵州以特色林业产业作为重要抓手,正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加速前行!
数据显示,全国生态扶贫共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增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也向贫困地区倾斜。与此同时,贫困地区林草植被面积持续增加,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4个多百分点。
从毁林开荒到巡山护林
龙德城是云南省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村委会副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森林资源管护小队的护林员。每个月他和同伴们都要巡山护林不少于两次。
过去,独龙族群众靠毁林开荒艰难度日,树越砍越少,山越烧越秃。探索一条“不砍树、不烧山”也能脱贫致富的路子,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实施生态补偿,让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或生态保护人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8月,龙德城当上了护林员。他所在的迪政当村,是全乡森林管护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全村有82名生态护林员,乱砍滥伐、偷采野生药材、偷捕猎物等,都是他们巡护的重点。
在独龙江乡,像龙德城一样的护林员有313名。通过县、乡(镇)、村、小组,实施“四级”网格化管护机制,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让贫困人口有了就地就业的机会,每人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性收入。
目前,独龙江森林覆盖率高达93.10%,独龙江流域已发现高等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1151种,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然地貌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把独龙江建成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老县长高德荣说,把独龙江的生态保护好,是独龙族群众最大的贡献!
2016年以来,云南省林草部门在深度贫困县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12.06万名,带动51.7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有力促进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进入春季,阿瓦提县国家级公益林博斯坦牧场管护员艾买尔江·艾则孜和同事一边沿着林带巡逻,一边谈论着进入春汛后怎样灌溉林带。
博斯坦牧场与沙漠之间的数万亩林带,因近年来引水灌溉和精心管护,不仅阻挡住了沙尘对附近村庄的侵袭,也成了狐狸、黄羊、野猪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这片公益林管护总面积达239万亩,设有18个管护站,解决了周边11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为保护艾比湖及其周边环境,2015年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启动生态移民计划,布力布力·吐思甫汗和其他牧民一起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搬到40公里外的阿拉山口市。当听说艾比湖保護区管理局正在吸纳愿意从事管护工作的牧民,布力报名参加了管护员考核。
“对我来说,艾比湖就是我的家,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这里正变得更加美丽。作为艾比湖的守护者,我有了稳定的收入,心里很满意也很自豪。”布力笑着说。
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河湖巡查员、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环境保洁员等生态管护岗位的设立也越来越多,更多的贫困群众被吸纳,参与到生态工程建设中来,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岗位,实现了脱贫,也使村子周围的水源、林带和草原得到了有效保护。
记者从甘肃省林草局了解到,甘肃省生态护林员项目资金实现“四连增”,资金年规模达到5亿元,2019年度选聘生态护林员63139人,带动12万余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去年以来,甘肃省林草局全面履行省生态扶贫专责组组长单位职责,全年为深度贫困县区倾斜安排资金24.13亿元,鼓励和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产业,全省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244万亩,年产值390多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达73.59亿元,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绿色生态产品的同时,促进了林农群众特别是贫困林农群众的就业增收。
2020年,甘肃省林草局将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林草项目资金,将生态护林员项目作为推进生态脱贫的最主要抓手,切实加强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加强林草行业东西部扶贫协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民生。
产业兴旺绿水青山结硕果
今春以来,贵州省上下凝心聚力,赶季节、抢时间,抓好特色林业产业春耕春种,力促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在威宁县炉山镇光明村,规划新造高山油茶2000亩,大年初三发动种植,到年初十就全部落实了地块,312户1700余人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体会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老百姓的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荣说。
在从江县,国有林场则无偿拿出土地发展林下中药材。2月10日以来,林场每天组织上百名农户在林间劳作,灌木清理、土地平整、药材种植等工作。截至目前,在大榕坡、岑报坡两个基地,已完成1500亩黄精和白芨的栽种。
黔东南州大力实施林下经济“百千万工程”(村有百亩基地、乡有千亩基地、县有万亩基地)。为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州级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县(市)不低于5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