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2020-08-13 06:59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3期
关键词:动植物野生动物物种

耿国彪

地球是无数动植物物种的家园,各生物体彼此联结,互相约束,缔结成一个生命之网。如果这一网中任一环节遭到破坏,地球生命都将处于危险之中。人类是这个网上的组成部分,但如今,人类不可持续的活动和对物种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正危及全球生物多样性,在未来几十年内,近四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灭绝。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动植物物种,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目标。

地球的基因 生命的尊严

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复生,人类就永远失去了这些基因。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我们的命运就与野生动植物息息相关,动植物作为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植物是亿万年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持者,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共生、共荣、协同、循环、自生与再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整体。

人类经过千百万年漫长的进化繁衍,每一步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但自工业文明以来,由于生产活动的扩大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人对动物捕猎趋于盲目,而有些生产生活行为又间接地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几百年来,这种大肆捕杀的行为已致使一些物种走向灭绝。据有关科学家研究,自16世纪以来,世界上约有250多种动物灭绝,那些濒危动物的灭绝速度也正在加快。

每种动植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独特生态位和功能,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制止这一态势蔓延,那么人类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因此,保护珍稀动植物,抢救濒危动植物,保护自然资源,是一件关系人类发展的大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保护野生动植物普遍受到了国际上的政治家、科学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多个公约,把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升到全球战略;2010年圣彼得堡召开了老虎保护峰会;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成果文件《我们希望的未来》。

在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绿色森林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多情而美丽。森林中,一个个涌动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勃勃生机。走进森林,我们不仅可以和自然对话,清洗都市的烦躁和不安,还可以和自己的心灵低语。偶尔传来的鸟鸣天籁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

森林和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在这里,各种珍奇的动植物资源争奇斗艳,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和美丽。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森林和湿地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在森林和湿地中,不管是参天大树、奇花异草,还是飞舞的鸟类、爬行的昆虫、游动的鱼类,在它们身上都传承着物种的基因、地球的密码。

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而言,保护珍稀动植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保护珍稀动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因为每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的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食物链出现脱节,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比如,人们无节制地猎捕蛇类,就会导致蛇类资源趋于枯竭,这就导致森林、草原和农田鼠害、病虫害猖獗,给农业、林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

其次,保护珍稀动植物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众所周知,濒危动植物是科学研究的试验材料,在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例如仿生学、医学、药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园中的珍稀动物,以及博物馆收藏、陈列或展出的濒危动植物标本,能够很好地深化广大民众对保护珍稀动植物重要性的认识。

动植物与人类生来平等,它们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与我们共同拥有同一个地球家园。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只有与动植物做到真正的和平共处,才能保证人类与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才能保证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共同繁荣。

不断加大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山林寂静,细雨纷飞,一支队伍穿行其中。他们穿着统一的深绿色短款棉袄,左臂上有个醒目的虎头标志,上面写着“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们在寻找并清除猎套,保护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的安全。

这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2019今冬明春清山清套、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的一个场景。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伟说:“加强东北虎豹保护工作,清山清套行动是保护工作的一项措施。”他表示,经过多年保护,东北虎豹生存空间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提升。

珲春林业局板石林场场长(保护站主任)徐晓峰在林区工作多年。他说,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始后,林场进山巡护、清山清套的力度比往年加大了,再加上不断宣传,下套的人越来越少,找到新套不容易了。

徐晓峰和他的巡护队员背后,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10个分局的基层巡护大军。

自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和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两项试点”开展以来,试点区每年常态化开展统一行动,打击乱捕滥猎违法犯罪行为,行动从秋冬开始持续到次年春季,时间长达半年。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野生动植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翼,是推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在保護野生动植物的过程中,我国先后制订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2004年、2009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2016年修订,对争议较大的虎骨、熊胆、犀牛角入药及野外放生、外来物种放生做了详细规定,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实行分级管理,并要求每五年调整一次,这是该部法律自1988年颁布实施以来修订幅度最大的一次,弥补了长期以来保护野生动物过程中的一些立法空白,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的分配,进一步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维系和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调节区域气候环境、缓冲和遏制沙漠化、荒漠化蔓延的生态安全关键区,也是中国生物地理分区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单元的组成部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广阔多样的生息环境,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国家重要的“高原物种基因库”。

据统计,青海境内分布的野生动物中,青藏区物种占40%。2018年《青海脊椎动物种类与分布》最新记录,全省有野生动物605种,隶属于35目100科308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3种,青海省重点保护动物3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极危、濒危、易危等级者较多,具有全球、全国保护意义和价值,受世界和国内关注度高。

今年1月27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一次对非法猎捕、贩卖、食用野生动物行为专项打击行动中,接获群众电话举报后,公安部门在村民保某家中发现环颈雉死体。当地森林公安局依法对保某非法狩猎的违法行为处以猎获物价值4倍的罚款,并没收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死体7只和作案工具粘网2张。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党中央非常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上升到与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海洋等同等重要的一类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与管理。

长期以来,青海省林草部门在宣传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和查处违法案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野生动物生存、发展环境得以改善,野生动物物种逐年增多。

每年爱鸟护鸟宣传活动,都是尤鲁青最忙碌的日子。作为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秘书长,尤鲁青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和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开展围绕“湿地小卫士”“湿地飞羽寻踪”“湿地洄游之路”“湿地志愿者我要发声”等系列自然教育活动。2012年至今,他们累计开展了540余场次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教育宣传活动。

尤鲁青说,人类和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应该是亲人和朋友的关系,我们应该提升环保意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共同的地球。

据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处长蔡平介绍,近年来,青海野生动植物保护多措并举,加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保护建设,推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造林绿化等林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持续严厉打击滥捕乱猎和非法贸易行为,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源遭破坏的势头。同时,不断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了野生動植物资源的恢复性增长,也确保了重要区域的生态安全。

2017年10月6日,一条关于“越野车追逐碾压藏羚羊”的消息在微信和微博中大量传播。经森林公安机关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调查,两辆越野车上的涉事人员想近距离拍摄藏羚羊,虽未造成藏羚羊伤亡,但西藏林业部门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涉事人员做出了处罚,涉事7人共计被罚款10.5万元,并写下悔过书。

为依法保护西藏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西藏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补偿办法》《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等,印发了《关于依法加强猎捕、出售、收购、运输、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管理的通知》《关于依法加强采集、运输、加工和经营利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产品管理的通知》等。

“这些法律法规,使西藏野生动物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依法保护、规范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处处长扎西多杰表示。

特别是2010年《西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补偿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健全了动物肇事损失补偿机制,提高了农牧民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保护野生动物的双赢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商业运行”的模式,西藏在全区开展了动物肇事补偿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共兑付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资金近6.4亿元。

随着一项项保护政策和举措的实施,西藏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数据显示,目前,西藏藏羚羊种群数由原来的5万只至7万只增加至现在的20万只以上,黑颈鹤由原来的1000只至3000只上升到目前的8000只左右,野牦牛增加至现在的1万头左右,雪豹、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恢复性增长明显,野生动植物生境、栖息地等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状态。其中藏羚羊、野牦牛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7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80%。

主题为“为动物发声,做自然守护者”的活动3月3日启动。演员朱亚文受邀为野生动物发声,讲述大象、老虎、穿山甲、犀牛和猫头鹰的故事,呈现它们的生存现状,希望唤起公众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呼吁更多人拒绝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让每一个物种都能在自然状态下生存繁衍。

“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已经成为全球最严重、最危险和最具破坏性的国际性犯罪活动之一,严重威胁着很多濒危物种的生存。”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区总代表葛芮说,“保护动物,不一定要冲在最前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就可以帮助到野生动物,如不去消费象牙、虎骨、犀角、穿山甲等非法野生动物制品。”

2011年底,我国政府禁止拍卖象牙、犀牛角和虎骨。该禁令让拍卖市场上的象牙交易锐减百分之九十。2018年1月1日起,我国率先实施禁止国内象牙贸易,为拯救大象种群发挥先锋作用,为全球各国关闭象牙市场树立了典范。对消费者来说,购买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将面临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

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中国这一决定影响巨大,有利于进一步遏制非洲象遭受非法屠杀和贩运的趋势。该组织负责非洲事务的主管弗雷德·夸梅·库马说,在保护野生大象方面中国展现出“伟大的领导力”。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专家米利肯认为,中国的这一决定展示其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责任感,以及与世界各国共同打击盗猎行为的决心。

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主席塞布尼亚说,中国对支持非洲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的承诺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采取了务实的措施。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认为,中国就保护野生动植物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中国的这一举措在全球层面意义深远,对于保护濒危动物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我国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仅脊椎动物就约7300余种,其中兽类564种、鸟类1445种、两栖类416种、爬行类463种,已定名昆虫约13万种。

多年来,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部门职能分工,国家林草局及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等行为,先后开展了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监管、联合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与民间组织共同开展宣传教育等一些列活动,在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繁衍空间保障、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恢复、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及打击非法经营和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通过持续努力,我国野生动物栖息条件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大熊猫、朱鹮、亚洲象、野马、麋鹿、扬子鳄等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栖息地破碎化、人为活动干扰等仍然比较突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大型猫科动物、灵长类动物尚未完全摆脱濒危状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不断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仅在过去4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減少了一半以上,物种灭绝速度已超过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工业化和资源开发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作为野生动植物的最后避难所,自然保护地在工业化大潮中坚持着。

自然保护地的建立无疑是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目前,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2750个;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面积18%。野生动物是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大批重点保护和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栖息地得到恢复、扩展,种群得到恢复壮大。

沿着国道317线自那曲市前往双湖县,行驶在广袤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放眼望去,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在草原上三五成群。避让动物、禁止鸣笛的标识牌立于道旁显眼位置,提醒着过往的司机和人群自觉保护野生动物。

以1974年《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通知》下发为开端,此后西藏各地相继建立了黑颈鹤、藏羚羊、野牦牛、扭角羚、西藏野驴、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区或禁猎区。截至2018年底,西藏自治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33.68%,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及其国土面积占比均居全国第一位。

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的西藏吉隆县属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这里山深林密,生活着雪豹、长尾叶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羚、血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吉隆沟,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长尾叶猴来往穿梭于村庄、公路。“遇到它们横穿马路,我们都会远远地停下来,等它们过去再走。”吉隆县林业管护站工作人员旦增晋美说,野生动物保护已经成为当地人自觉的行为,“即使是野生动物偶尔破坏了村民的庄稼,村民也不会伤害它们。”

吉隆县林草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针对野生动物肇事,吉隆县就赔偿了肇事资金230余万元。珠峰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涉及日喀则市定日、吉隆等4县。群众生产、生活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交叉重叠,保护区管理复杂而困难。但是在发生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时候,保护动物总是被放在第一位。

猜你喜欢
动植物野生动物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有趣的动植物
把动植物当“人”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