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林 黑土地上致富路

2020-08-13 06:59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3期
关键词:葡萄特色

耿国彪

“我们的黑甜甜葡萄口感好、保存期长,每年的八九月份都会吸引大批的采摘游客。他们在这里可以吃农家饭、住老式火炕,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手捧一串刚刚摘下的葡萄,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作林对记者说。

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27户村民成立的集葡萄种植、甜玉米种植加工、民俗体验、特色餐饮、田园观光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如今还在发展完善当中,年收入在200万元左右,带动400多户村民走上致富路。而田作林正是这样一位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在田作林的带领下,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逐步探索出一条由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用旅游餐饮业来带动农产品销售,以农产品销售和劳动力转移来对旅游業进行反哺,达到双赢效果。田作林引导村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大田作物,逐渐以种植西甜瓜、龙丰果树、黑甜甜葡萄、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仅鲜食玉米一项就销往全国60多个城市。

田作林作为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七台河市人大代表。从创业之初到多业并举,再到蜚声省外,田作林思路新、头脑活,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为己用,是与时俱进的新型农民代表。

返乡创业 扎根土地

七台河地处完达山脉西麓,城市中心区掩映于“三山两湖”之间,境内山多林密、土肥水美。近几年,七台河充分依托寒地黑土、潜山地区的地理优势,依托四季分明、适宜耕作的气候条件,依托品类丰富、绿色营养的特色资源,坚持向生态要效益、以绿色促发展,大力发展绿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田作林原本在勃利县经营了一家饭店,生意还算红火。他从七台河市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绿特色有机农业中嗅到了商机。2011年秋季,他萌生了建设一个集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的想法。

有心动更有行动。2012年,田作林和妻子变卖了勃利县城的饭店和歌厅及住宅楼,义无反顾地回到青山乡奋斗村,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始了新的创业。在乡领导和村委会的帮助下,田作林通过土地流转,在村西出口建设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农庄。当年在15栋大棚里栽种了“黑甜甜”葡萄6340棵,葡萄架下套种柿子、菇娘、香瓜、蔬菜等作物;园区内还栽种各种果树,散养土鸡、野鸡等,吸引市民前去观光和采摘。

“黑甜甜”葡萄是勃利县有名特产,九月份即可上市,每公斤可卖50元钱。有了“黑甜甜”葡萄这个金字招牌的吸引,城里的人们乐得前去采摘和就餐,让田作林的“甜蜜”事业越做越大。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被县里评为“特色种养殖大户”,2014年被评为七台河市劳动模范和科普带头人。

田作林每年都大兴土木工程搞建设,7年间累计投资800万元,他的“乡村风情园”东延西扩,日新月异。“乡村风情园”里陈列各种农家器具,“土得掉渣”的农耕物件引人遐思;还可以体验坐花轿、抛绣球等复古婚礼;农家私厨则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做农家饭的乐趣;极具东北味道的民俗住宿,让游客找到家的感觉。2015年风情园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市民们驱车来到这里,可以在日光节能温室里体验采摘绿色草莓和有机蔬菜,也可以品尝烤全羊等特色美食,还可以举办篝火晚会和体验东北民宿风情,真是惬意无比,令人流连忘返。

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已拥有民宿26间,餐饮面积3000平方米,鲜食玉米基地1200亩,加工车间1800平方米,仓储1200平方米,葡萄大棚15栋,温室4栋,青储基地10000平方米,农资大集800平方米,成为以生态农业为轴心,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资源的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2019年,合作社成员共种植鲜食玉米2000亩,鲜食玉米收获后,对玉米秸秆进行回收、打造青储食料,用于养殖业。奋斗村还承接了全县电子商务示范村项目,全村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整合果蔬采摘、东北特色农家乐、私人菜园定制、农家民宿体验等内容,打通线上线下交易渠道,全面提升传统娱乐项目的推广方式及消费模式,进而带动全乡百姓加入电商致富大军,实现互联网+旅游+农业产业,有效推进青山乡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共同致富 振兴乡村

去年,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是该村继2018年7月份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的又一殊荣。田作林本人也被列入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项目入选名单。

在田作林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奋斗村。这是一个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的小村,但街道整洁,房屋明亮,墙上村规民约以画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田作林告诉记者,现在乡亲们尝到了加入合作社的甜头,干劲大,劲头高,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多了,“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在田家庄园,记者看到繁忙的生产场面。葡萄大棚里女工们正在进行葡萄藤“立体双分吊线”栓绳工作,男工们则在进行10余个有机蔬菜冷棚扩建和菜苗移栽;果蔬储藏冷库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为果蔬反季节销售做准备。“黑甜甜”葡萄经过冷库储藏后,错时于春节前售卖,每公斤可卖到100元钱,价格翻番,效益显著;4个草莓大棚里的草莓青翠欲滴,有的已经开花,工人们在浇水。2个无花果立体温室里果实累累,很快就能上市销售;还有几名工人在改建室外绿色葡萄长廊,栽花种草……田作林告诉记者,经过几年滚雪团似的发展,他的“乡村风情园”占地已达1000亩。在拥有“黑甜甜”葡萄、无公害草莓、无花果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花园式蔬菜观光采摘区”。“今年我栽种了70余种特色蔬菜,甜糯玉米是主打品种,有1000亩。品种有京科368、水果玉米等,采用生物干细胞肥料和9个时段移栽,为的是抢前和延后上市,鲜食甜玉米才能卖上好价钱,每穗可卖到2至3元钱。同时在玉米地散养大鹅和小鸡,饲养巴马香猪等,初步估算种植每垧地甜糯玉米效益是种大田玉米的10倍。”田作林兴奋地告诉记者。

此外,田作林还种植了油豆角、红挤豆、黄金勾、大马掌、花道等豆角品种,红、黄、绿三色秋葵,大红、大黄柿子,茴香、紫苏、水萝卜和香瓜等特色果蔬。田作林的“花园式蔬菜观光采摘区”划出了私家菜园订制区域,每一份地租金500元,城里人可自己动手,也可全托管种植,菜园安装远程监控系统,方圆5公里网络全覆盖,也深受市民的欢迎,目前订制出去近百份。今年,田作林还将给18個葡萄大棚安装音响设备,让葡萄每天定时听音乐,早晚播放轻音乐,午间播放摇滚乐。听到这些,让人忍俊不禁,葡萄也能听懂音乐?田作林解释说这叫“声肥”,葡萄有了声肥,会健康生长,结出的果实更甜,听到这些,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他把甜蜜的事业做到了极致。

凭借着特色采摘把四面八方的游客“请进来”是棋高一着,而让合作社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出去”就更胜一筹。2015年,合作社配合勃利县首个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村,将青山乡奋斗村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民宿居住、果蔬采摘、认领私家菜园、田园餐饮等多种消费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娱乐项目。实现了线上展示、预定、交易和评价体系,线下物流发货的产品直销网络,让高端的绿色食品通过互联网,“飞”入城里寻常百姓家。

田作林告诉记者,奋斗村推广利益分红型模式,鼓励广大农户加入到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到目前为止入社27户,签订土地面积37公顷。地租金7000元/垧,年底拿出纯利润5%给流转土地的农民分红;入社的可以优先打工,每人每年工资可达到8000元至3万元不等。这样既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就业人数能达到200余人。目前全村就业人数431人,全村经济收入350万元,经济收入近三年平均增速40%;接待旅游人次近三年平均增速33%,村民人均年收入1.3万元;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2300元。

谈及未来,田作林说,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得益于各级政府对他的帮助和扶持,还给了他各项荣誉。他要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黑甜甜葡萄和特色果蔬种植,为此,他出资建设一个小菜市场,搭建平台将村民生产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出去。他的合作社将继续挖掘生态旅游品牌内涵,塑造鲜明特色,着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依托勃利县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把“乡村风情园”打造成一个四季开放的欢乐牧场,欢乐农场,冬天也可以进行室内采摘,室外还要建滑雪场和跑马场,同时可安置附近村民160人就业。他决心把青山乡奋斗村打造成为全省电商第一村,市民的休闲度假基地和全市生态旅游第一村。

猜你喜欢
葡萄特色
中医的特色
葡萄冬季还能挂树上
特色种植促增收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中医的特色
葡萄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