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平
目前,对智慧课堂的特性研究主要从智慧课堂设计思路特性、智慧课堂内在结构特性、智慧课堂流程建构特性三个维度进行,从而确立“智慧课堂”的理论性特征,进而发展、丰富、完善智慧课堂的理论。从文献角度,不少学者、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刘邦奇教授提出了“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四个特征。智慧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智能推送学习资料,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成绩。[1] 智慧课堂将引发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对传统教学结构产生“革命性”影响:引起教学理念与形态的变革,引起课堂环境与结构的变革,引起师生角色与关系的变革,引起教学目标与设计的变革,引起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引起评价体系与策略的变革等。
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若从实践者的角度开展研究,将难以取得突破。因此,可从实践的角度去分析师生应对多媒体常态化课堂、全媒体智慧课堂所显现的教与学的智慧。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考查、对教师与技术公司的访谈,综合分析后认为,本质上,“智慧课堂”是“双智慧课堂”,“双智慧”即执行课堂教育者的智慧与人工合成的教学智慧的融合,即执行课堂教育者的智慧与各种“互联网+”教育信息平台智慧运作逻辑的融合。
“全媒体”是指教育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及表现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杂志等,通过“互联网+”技术,用声、光、电、图、文,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教育教学信息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自身的学科教育教学知识與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智慧,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人工智能信息。
综合这些认识,就派生出智慧课堂的特性,可概括为8个方面。
一、交互性
交互性的概念较广泛,在计算机或多媒体领域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一种特性。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交互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智慧课堂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其交互性是指在教学认知准备、认知探究学习、认知练习内化与检测等活动过程中,信息动态交流、互动评价的一种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会使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方式更立体化。
交互性教学可以让师生通过课堂对话的方式来探讨将要学习的内容,其中心是讨论。这种讨论与传统的讨论不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质疑为条件,师生协作学习释疑为过程,迁移运用创新为目的而进行的。[2]
除了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师生还可以借助云端平台等进行课外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持续沟通,无障碍地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交流互动。
二、反馈性
反馈性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再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起到制约作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一种特性。智慧课堂的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内含的反馈功能,可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人机对话或统计功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全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统计性
统计性是指统计搜集、整理、分析某个现象的实际数据、指标或指标体系,揭示某现象的数量所隐含的某种规律的一种特性。智慧课堂的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中内含的统计功能,借助画像与智能化支持,能够进行基础知识学前数据收集统计,认知内化过程的数据收集统计,练习、检测情况的数据收集统计,以及教师教学情况动态数据的收集统计。利用它,可以借助大数据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多维度评析。
四、高效性
高效性是指完成任务和达成任务目标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效果。课堂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高效性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提取、下载、加工相关内容,或视频、课件等的高速度,实现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效果,乃至个性化教育方面也能取得教育教学的高影响力和高社会效益的效果。
五、整体性
整体是指一个由有内在关系的部分所组成的体系对象。智慧课堂的教学,它的整体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材钻研分析的整体性,即形成点、线、面、体的立体构架,即有知识的发展线路,有例题的跟进线路,有习题的层次延伸线路等,最后形成知识纵横联系、例题纵横联系、习题纵横联系的立体网络;二是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突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十要素;三是教学实施的整体性,以微格教学技能为实施要素,形成优化组合的实施技能群;四是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形成认知前评价、认知中评价、认知后评价,重点以过程评价为中心,突显延时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六、融合性
融合性简要表述为是指事物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或过程。[3] 智慧课堂教学的融合性,首先体现在设计上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融合;其次,体现在每个要素内部子要素之间的协调与融合;再次,体现在各信息平台、各信息技术的融合上;最后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各元素围绕课堂的高效性相互融合,这就能让智慧课堂产生强大的育人功能。
七、实践性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教学过程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不只是行为主义意义下的行为控制过程,也不只是认知主义理念下的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内含着情感、体会、态度、价值取向乃至信念的体验过程,是人的智慧与心灵全面演进的过程。[4]
智慧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首先,突显在知识认知建构的体验性中,要求在知识认知建构与应用的实践中,去体验、去领悟、去归纳要素、领悟要点,进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自主学习、体验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体验展评学习、体验分享学习等;体验愉悦学习的过程;体验知识获得与应用成功的过程;体验这些过程的快感与自信。其次,突显在知识建构的实践中,以实践为重,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去推动认识与思维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在随文学习时,注重听、说、读、写的自主实践、合作实践、探究实践等。在知识应用时,注重应用实践、调研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等,从认知与应用两个方面去发展与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八、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的思维或实践活动具有的创新特性。智慧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即要求体现求异、求新和与众不同的重构与变革。特别要求认知建构过程体现求异求新的教法创造、学法的创新或重构的新颖,尤其要注重教材处置的创新、课堂认知氛围的创新、认知过程结构或模式的创新、合作与探究形式的创新、媒体与手段应用的创新、教学环境与自由度的创新、实践与练习方式的创新、展示与评价方式的创新等,让创新充满智慧课堂。
从智慧课堂的设计思路、内在结构特性和流程建构特性三个维度认识智慧课堂的这些主要特性,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支撑、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使我们能从理论上更深刻地认识智慧课堂,从实践上能更好地把控好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邦奇. 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变革[N]. 江苏教育报,2016 -09-21(004).
[2]唐丽萍. 浅谈交互性教学[J]. 长三角(教育),2012(04):39-40.
[3]邹成效,衡孝庆.论融合性[J]. 学习与探索,2016(03):27-31.
[4]辛继湘. 教学论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3):13-17.
注:本文系东莞市“慧教育”专题研究项目“‘智慧课堂的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GHJY18020)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