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莹
摘要:新时代弘扬与传承“红船精神”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通过构建“红船精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体系,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加强基于“红船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借助家长会和专题宣讲等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基于“红船精神”进校园线上线下共育等路径,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落实落细,落地生根。
关键词:“红船精神”;德育价值;弘扬践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3
精神的弘扬与传承需要教育的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需要精神的激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时光在流转、社会在发展,而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之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价值。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分析
2005 年 6 月 21 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1],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的精辟提炼,也是对党的初心的深刻表达。在新时代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就是要从源头上把握新时代方位,认知身在何处、去往何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不断赋予“红船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一)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宝贵品质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大发展理念首要的即是创新。近年来我们加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品质。“红船精神”基本内涵中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质就是开拓创新精神。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即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中丰富的开拓创新案例,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的开拓创新事迹,不断增强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远大志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周恩来总理在学生时代就振臂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四青年运动期间,一大批青年学子为国家和民族命运奔走。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无数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担当使命,奉献青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4]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将个人理想目标融入到民族和国家发展目标,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三)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国家服务人民的人生追求
学生时代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引领和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应该指出,由于对历史和社会的了解不深入,当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历史虚无、社会责任感不强、奉献精神不足、精致利己、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等问题。[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对青少年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忘本、不变质,增强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良好品格,从而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奉献青春力量。
二、中小学校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的实践路径
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需要努力做到“理论宣传与教学实践结合、物化浸染与精神引领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教育结合、深化认知与深化践行结合”等“五个结合”,统筹协调,系统推进。
(一)理论宣传与教学实践结合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是自古以来广大学人士儒的优秀品质,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的知行合一。学习科学和心理学相关规律表明,道德的养成、信念的确立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需要经过“知、情、意、行”等阶段,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确保广大中小学生更加自觉和广泛地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方面,着力推动“红船精神”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构建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体系,开发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各学段“红船精神”专题教育教材。例如,嘉兴教育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嘉兴市“红船精神”专题教育地方教材,分四个学段共6册,其中,幼儿段《红船娃》(1册)、小学段《红船少年》共3册、初中段《红船心 少年梦》(1册) 、高中段《红船情 青春志》(1册)。全市各中小學(幼儿园)依托红船精神专题教育教材,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其中,嘉兴市实验小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挖掘“红船精神”的教育内涵,开发了“红船旁红领巾”“新儿童新梦想”儿童主题成长课程、“菱娃美德”课程等,着力培养学生“向学之心,向善之志”。
另一方面,围绕“红船精神”开展中小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依托南湖革命纪念馆、地方党史陈列馆等教育基地和教育资源,开展围绕“红船精神”现场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或研学活动等。例如,平湖职业中专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徒步毅行二十多公里,赴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则与上海市长征中学联合,组织学生开展“上海·嘉兴中共一大会址”主题研学活动等。让学生和“红船精神”亲密接触,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更自觉地成为新时代“红船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