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梳理了“红船精神”的研究现状,认为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即关于“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渊源、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总结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作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如何拓展“红船精神”研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红船精神”;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刊文《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正式提出并系统概括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之后,学术界对“红船精神”从不同视角展开了讨论和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关于“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关于“红船精神”的历史渊源;关于“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拓展“红船精神”研究,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着力。
一、“红船精神”研究概貌
1、关于“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
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多次提到“红船精神”。2005年初,中共嘉兴南湖区委开展关于“红船精神”大讨论,并对这一精神初步做出了概括:“开天辟地、坚定信念、劈波斩浪、扬帆引航”。随后,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撰文《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将“红船精神”归结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者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化研究,认为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不仅是早期共产党人在建党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面貌,而且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在中国共产党95年历程所产生的所有革命精神中都蕴含着“红船精神”的红色基因,都是对“红船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有研究者对“红船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如钱梅根认为,首创精神处于核心地位,奋斗与奉献精神都与创新密切相关,紧紧围绕着创新而展开。蓝蔚青的《“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认为,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奋斗精神体现了共产党的顽强性,奉献精神体现了共产党的人民性。陈水林的《论“红船精神”》阐释了走在时代前列与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郭亚丁认为,首创精神是对党的先进性意义的深刻揭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勇气和开拓精神,在党的创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关于“红船精神”的历史渊源
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科联、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联合著作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深入考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经过和每一个成员的生平,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初创的历程,填补了中共创建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揭示了“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汪浩鸿《“红船”历史坐标及其研究价值》一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坐标形成规律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考察“红船”而非“石库门”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坐标的形成历程,指出,“红船精神”准确标识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气质。
姚炎鑫认为,嘉兴南湖上的红船成为党的诞生地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因为浙江具有近代革命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这是嘉兴成为党的诞生地的重要因素;浙江有一批积极从事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先进分子,这是嘉兴成为党的诞生地的直接原因;嘉兴处在沪杭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这是嘉兴成为党的诞生地的客观条件。刘江宏分析了“红船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中国无产阶级斗争运动发展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产物。王祖强认为,“红船精神”的产生与浙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浙江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与浙江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与浙江早期工农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建党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有研究者认为,嘉兴成为党的诞生地,虽事出偶然,但也属必然。因为一些浙籍优秀分子积极参与建党革命活动,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共早期组织的骨干成员,这是促成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续会的重要原因。
3、关于“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第一,关于“红船精神”地位的研究已经非常有深度。俞晓娴在《试论“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之关系》中讲到“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动力源泉,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价值基础。蔡朝辉的《现代性视阈下的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的内涵契合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政党建设的需求,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与拓展。郭亚丁、邱小云等人深入阐述了“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第二,关于“红船精神”时代价值的论述最多。胡建成等的《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专著,从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入手,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作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王文军的《试论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郭维平的《红船精神传承与嘉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等文章认为,“红船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头,与其是一脉相承、相融并济的,弘扬“红船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许徐琪在《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着重阐明了“红船精神”在助推“中国梦”的进程中彰显的时代价值。
二、拓展“红船精神”研究的几点思考
以上对“红船精神”研究的概貌进行了简要梳理。“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具有永恒的价值。结合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笔者认为,拓展“红船精神”研究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开展。
第一,宏观角度,要站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历史背景下,拓展和深化“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研究。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首次郑重提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此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多次强调我们要准备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但同时也步入改革的深水区与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到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推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党勇立潮头,继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丰富“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以中国梦为统领,以百年大党的雄姿引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盎然远航。
第二,从中观角度,要站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五大战略”的角度,深化“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研究。我国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问题、矛盾和任务交织叠加、错综复杂。焦点是坚决革除体制机制性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着手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下深水,涉险滩,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需要我们全党勠力同心,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发有为;同时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党的建设,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今天和以后继续治国理政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从微观角度,要着眼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化“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研究。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中,精神懈怠列居首位,精神懈怠的危险还与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三大危险相互产生负面影响。“四大危险”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四大考验”就无从化解。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宗旨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将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将人民牢牢凝聚在党旗下,共同奋斗,谱写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金延峰.新时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几点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5.6.
[2] 许徐琪.“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党政干部学刊,2016.4.
【作者简介】
程江丽(1984.05-),陕西咸阳人,延安大学马列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