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2020-08-13 09:13孙海林
吉林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易损管腔磁共振

孙海林,胡 康

(1.射阳县人民医院MRI科,江苏 射阳 224300;2.射阳县千秋镇卫生院影像科,江苏 射阳 224300)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造成的颈动脉管腔缩窄,从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的偏盲、失语、感觉障碍等[1]。颈动脉狭窄是诱发脑梗死和脑缺血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及早确诊,并且及时治疗,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9例(57.58%),女14例(42.42%),年龄最高79岁,最低47岁,平均(60.38±3.08)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黑蒙及视力下降4例,肢体无力15例,头晕14例。所有患者中,伴有饮酒史的患者14例,伴有吸烟史的患者19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26例。经金标准检查,粥样硬化斑块包括19块易损斑块和14块稳定斑块;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7例,完全闭塞3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针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②大多具有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③经过超声检查并未发现颈部动脉狭窄,或者狭窄程度比较轻。④本次研究之前,已经告知患者相关情况,并且取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②存在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③存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剂过敏的患者;④存在磁共振检查禁忌证的患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具体操作如下:①选择仪器:本次研究选择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vanto磁共振检查仪,以及其配套系统、检查对比剂等。②患者选择仰卧体位,头部先进入磁共振检查仪当中,在颈动脉两侧放置线圈,并且沿着头部两侧游走。③具体的检查方式如下:①选择2D TOF轴面扫描,扫描部位确定在颈动脉的狭窄部位,在扫描之前,仪器相关数据设定为层间距0 mm,层厚2 mm。②完成2D TOF轴面扫描后,转换俄日3D TOF模式进行扫描,扫描部位选择颈部动脉狭窄处的板块,具体为颈动脉分叉上下<3 cm的层面,完成质子密度加权成像、T1WI、T2WI成像。③选择高雅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扎喷酸葡胺,用量0.2 mmol/kg,流速2.5 m/s),完成T1WI增强成像,参数设计为层间距0毫米,层厚2 mm,矩阵256×256。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应该保证平稳的呼吸,不能吞咽、咳嗽等,否则很容易引起颈动脉血管波动。将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通常选择血管造影仪,利用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法从正面、侧面、斜面三个方面进行摄片检查,分析患者血管狭窄情况。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种不同诊断方式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颈动脉狭窄程度主要分为轻度狭窄(管腔狭窄率不超过49%)、中度狭窄(管腔狭窄率在50%~69%之间)、重度狭窄(管腔狭窄率在70%~99%之间)、完全闭塞(管腔狭窄率100%)。斑块成分包括纤维帽、脂质核、斑块内出血、斑块内钙化等。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包括脂核大小、斑块面积、脂核/斑块面积、纤维帽厚度等[2]。

2 结果

2.1两种不同诊断方式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0.91%,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例(%),n=33]

2.2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斑块成分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查纤维帽检出率90.59%、脂质核检出率87.50%、斑块内出血检出率95.00%、斑块钙化检出率94.74%,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斑块成分对比[例(%),n=33]

2.3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易损斑块脂核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等明显大于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稳定斑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磁共振成像诊断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疾病发生概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中老年人群的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卫生组织对中老年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3]。颈动脉狭窄是多数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出现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血管粥样硬化、纤维肌肉发育异常、非炎症性血管病变等[4]。在以往的研究当中,出现颈动脉严重狭窄后,血管壁厚度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发现,易损颈动脉粥样斑块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5]。因此,临床上应该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超声诊断运用范围比较广,但是由于颈动脉的特殊性,在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效果不显著[6]。脑血管造影属于临床上准确率非常高的诊断方式,但是脑血管造影操作复杂,造价比较高,经济效益不高,不利于推广。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利用磁共振原理进行成像检查,通过对颈动脉狭窄部位进行多方位的扫描,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7]。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磁共振诊断仪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该仪器具有成像清晰,检查功能先进,条件完善等优势。并且配置计算机图像处理工作站、激光相机、专业具有丰富影像诊断经验的工作人员等,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优美的诊断服务优质清晰的图像资料能够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8]。通过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够更好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对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成分,以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分析结果也非常准确[9]。因此,在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运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本次研究主要从近两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纤维帽检出率、脂质核检出率、斑块内出血检出率、斑块钙化检出率均非常高,与金标准无明显差异。其中,易损斑块脂核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等明显大于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稳定斑块,斑块面积两者无差异。该研究结果与孟志霞等[10]在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且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组成成分,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消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易损管腔磁共振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