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郑良中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这次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次大考。湖北和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这更加考验湖北和武汉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含旗下矩阵)的三篇报道、三个视频、三首诗文和三项服务为例,以此观察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
医务人员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坚力量。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媒体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2]这是媒体职责与使命。
长江日报社各端口的报道中,报道对象为医护人员的占有较大比例,《最早上报疫情的她 怎样发现这种不一样的肺炎》(《长江日报》2020年2月2日3版)、《黄朝林:42天用6种身份与病毒较量》(《长江日报》2020年2月9日3版)、《为什么是张定宇》(《长江日报》2020年2月14日7版)是其中三篇。这三篇报道的对象分别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这三人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张继先上报疫情后,作为同行的黄朝林、张定宇是可疑病例诊断和检测的重要参与者。张继先、黄朝林的报道属于独家报道,张定宇虽然之前其他媒体已有报道,但《长江日报》的报道重点在于还原作为医院院长的张定宇是如何管理医院、带队伍的。
在众多战“疫”的报道中,这三篇报道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在于人物选择典型,有新闻性,采访和写作扎实,多端口分发传播,多家媒体转载。如张继先的报道在网上刷屏,仅微博话题就有几个亿的点击,她本人后被记大功奖励,被推荐参评“全国劳动模范”。这三篇报道都是记者田巧萍采写的,背后体现的正是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无论传播手段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都需要积极践行“四力”。
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传播方式,相对于文字、照片,视频让传播变得立体生动。媒体战“疫”视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快餐式的视频,制作周期短,以快速发布为主,一是精细化的生产,拍摄与制作周期都较长,品质比较高。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制作的《2.14@武汉》《2.23@武汉人》《武汉呼,等你应》就属于后一类视频。
这三个视频通过“鲜橙视”微信公众号首发,时长分别为4分28秒、4分3秒、2分32秒。《2.14@武汉》的视频从筹备到完成,前后不到7天,主创人员找了上千素材,文案、配音修改超6次。这个视频选择在2月14日推出,以视频情书的方式表白武汉,内容走心动情,温暖了英雄之城,慰藉了坚守武汉的人们,一经推出便刷屏朋友圈,仅在“鲜橙视”微信公众号上两个小时阅读量就达到“10万+”,12小时内达到“120万+”。2020年2月23日是武汉“封城”一个月的节点,疫情还在继续,按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住宅小区一律实行封闭管理,小区居民出入一律严格管控,邀请武汉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陆鸣配音的《2.23@武汉人》视频,也旨在倡导市民“不出门”以支持疫情防控。2020年2月25日推出的《武汉呼,等你应》视频,旨在倡议更多的市民加入专项志愿者行列。
媒体创新传播手段,如何避免正面表达生硬,这三个视频是一种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得益于长江日报社近年来的改革。2019年4月,长江日报社设立“1+6”组织结构,“1”指长江融媒,负责日常全媒体报道策划、组织、制作、编辑、分发,内部分指挥、制作、运营三个团队。“6”是指按照集团全资子公司企业化运作的6个研究院。研究院担负传播和经营双重责任,经营与采编分离。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是6个研究院之一。[3]《2.14@武汉》等三个视频均出自长江日报传播研究院下的视频中心团队。媒体战“疫”需要继续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之势,传达中央精神,传播大爱力量,鼓舞战“疫”士气,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更好的舆论支持。[4]这既是对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成果的检验,也是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保障。
白居易在《采诗》中言:“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现代诗与网络的结合,是大众情感释放的方式之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与新闻报道不同,诗歌更加个性化、情感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诗歌再次频频出现在媒体和自媒体上。
《我从未为武汉哭过:这是一城的悲伤》《我从未为武汉哭过②:这是我们的战场》《这是我们的致敬,这是他们的致歉》是长江日报财经传媒研究院所属的“关山大道”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三首诗文。之所以说是诗文,因为这并非是严格意义的诗歌,却是当时环境下的一种情感表达。第一首诗文推送时间是除夕,当晚点击量达“10W+”,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病逝后,相继推出了第二首和第三首诗文。2月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这三篇诗文具有现代诗的风格,如形式不拘,自由灵活。但因为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沉淀,没有时间回顾和提升,诗性的转化与提升不足。这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诗歌具有相似之处——很多诗歌创作可以视为新闻报道的“现代诗”翻版。[5]
长江日报财经传媒研究院是长江日报社“1+6”组织结构中的6个研究院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江日报财经传媒研究院发起“抗疫新干线”,与中国奥园、格力、小米等公司携手,从韩国、新家坡抢运回千万医疗物质抵汉。“关山大道”微信公众号曾获长江日报2019年度传播力建设奖获得者,在此次战“疫”中采用诗文的方式进行情感化表达,不失为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一种探索。
春节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成为人们娱乐休闲、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景,用户时间被重新分配。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简称CSM)的调查显示,近八成用户关注传统媒体在网络端的信息。[6]对媒体而言,这为重新建立与受众的连接提供了机会。长江日报社在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同时,还针对局面痛点,建立在线求助、在线问诊、在线买菜三个平台,这是此次战“疫”的一大亮点,也是对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一次实践。
长江网是长江日报的官方网站,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是长江日报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在线求助平台依托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建立。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线于2017年4月28日,是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政府走网上群众路线的创新实践,也是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集中受理转办群众诉求的互联网官方平台。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有包括全市各区各部门在内的121家办理单位在线值守,实时接件快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截至2月15日,在线求助平台上受理转办群众困难求助共12634件,主要包括确诊或疑似患者求助、群众生活保障求助、医疗保障求助、返汉离汉等交通出行、小区社区等基层防控、非肺炎患者就医求助等。在线求助带给市民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如一名重症慢性病患者断药了,亲友想方设法买到了药,却因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无法送药,求助后很快获得了回应,社区工作人员顶风冒雪送去了救命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民对自身的健康问题空前关注,一旦感到生病,出门去医院担心交叉感染,不去又不安。2020年1月25日,在线问诊平台上线。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下,该平台后升级为武汉市网络问诊官方平台。在线问诊平台开通的消息在全网热传后,全国医疗系统的医生们纷纷入驻。全国医德标兵、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恩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等知名专家也报名加入。通过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端口的大力推广,截至2020年2月15日下午4时,已有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0个城市742家医疗机构的1136位医生志愿者入驻,网民留言近2.5万条。专家的回复,不少还转化了报道,服务更多市民。在长江日报社“1+6”组织结构中,“6”中之一的武晚传媒专注于康养和医疗,此次在线问诊团队的五名骨干成员既出自该团队,他们也是长期耕耘在医疗战线的资深记者。
民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二战场,民生有保障人心才能安定。能不能通过努力,打通将菜直接从源头送到居民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2月3日,“长江日报社区团购蔬菜”消息一经发布后,配送企业联系人的电话瞬间被打爆。当日即有30多个小区报名团购,“社区团购蔬菜”为缓解小区居民买菜难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随后,长江日报联合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起“社区团购蔬菜”活动,将农企与居民无缝对接,上线“长江严选”平台,并简化团购流程。截至2月15日,平台浏览量破500万人次,服务662个社区数万家庭。“长江严选”还成为了武汉市商务局、各区向市民推介的特殊时期的线上买菜平台,商务部派驻湖北督查组专程考察观摩“长江严选”并给予肯定。在线买菜服务的推出,背后与长江日报近年在农业、商业等领域的垂直深耕有密切关系。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媒体而言,无论是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还是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都是一次大考。作为一家根植于武汉的党媒,在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江日报战“疫”并不止于做好宣传,做好宣传并不止于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江日报先后500多名采编人员投入战斗,单日发稿最高超过1000条,生产的内容在移动端频频创造上亿的点击量。对媒体而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是一种服务,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切实帮助群众也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为传统媒体与受众建立了新的连接,这是媒体在转型和融合的背景下战“疫”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