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曦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方略。其内涵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秉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理念,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努力探索,厚植文化发展优势。
国家的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十九大报告明确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图书馆、博物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拥有着宏富的馆藏文献典籍和文物珍品,承担着收藏、保护、传播和教化的社会职能。图书馆、博物馆在其履职尽责的过程中,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政策举措,有效促进以典籍、文物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永恒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是文本记载的;献,是口头相传的。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如甲骨、金石拓片、简帛、图谱、胶片、音视频资料等等。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和手段。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
文献、文物在物理形态和内涵上不同,但也有相通相合之处。某种角度言,文献也是一种可移动文物,它们都是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标志和象征。两者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也十分一致,都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教育公众、以文化人,启迪民智、改善民生,以及国际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诸多重要作用。作为文献、文物保存和利用机构的图书馆的文献工作和博物馆的文物工作都是在为今天收藏历史,为未来收藏今天。正所谓业内人士常言道“图博不分家”。
无论是文献还是文物,都是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都需要后人的传承。所谓传承,包含了保护和利用两大方面。保护是尽其所能将遗存的文献、文物妥善、完好地收藏、保存;利用是通过传播的方式实现文献、文物为人所知、所用、所享的过程。历经数千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传承必然要与时俱进。因而传承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新、弘扬与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没有保护和利用,就没有传承;没有与时俱进,也没有传承;没有后代创新,更没有传承。因此,时间、空间和人三者使传承成为可能,使发展生生不息,使灿烂悠久的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近年来,以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图书馆、博物馆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做出了成功探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图书馆、博物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投入建设和参与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准公共文化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完全非竞争性。因此,他们都把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把最大限度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价值取向。“两馆”致力于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等,推进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元化、社会化、数字化、现代化,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人之间,均等、共享的新局面,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从国家图书馆2003-2019年接待的到馆读者量、线上读者访问量的数据,可以看到读者需求和图书馆服务提供的大体情况和变化趋势。(表1-2)
?
?
故宫博物院采取多项措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开放博物馆是文物公益性的基本体现,也是文物资源发挥教育功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主要形式。“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本身就是国家珍贵文物,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突破“老规矩”,打开封闭、神秘的“故宫”大门,它的开放与否和开放程度的高低,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这个难题的破解有赖于故宫发展的理念、制度、科技和服务的全方位的创新。近10年来,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建设“数字故宫”,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扩大公众接待。如逐步增加开放面积,从32%增加到80%,2020年计划达到85%;每天限流8万人,以保证参观质量;暑期(7月至8月)每天提前半小时开放。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时,对已经闭馆70多天的故宫进行网络直播,让观众通过云端欣赏初春的故宫,云游未开放的区域。故宫博物院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邀请公众走进这片曾经神秘的领地,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圣殿,将紫禁城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奉献给全中国、全世界的观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表3)
?
国家典籍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作为国内首创的文献典籍主题博物馆,不仅为国图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典籍阅览形式,更成为典籍文化传播与利用的重要途径。它使图书馆的典籍能够活起来,是更好地保存、展现、诠释馆藏文献自身价值的新渠道,是以收藏、保护、宣教、研究为主要职能的新的学术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典籍博物馆创造性地将图书馆与博物馆的特点与优势有机地融合起来,是“两馆”联手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
“国图公开课”自2015年上线以来,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依托国家图书馆藏海量文献资源,秉承开放、自由、多元和交融的理念,将图书馆的文献提供和知识服务与国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专题形式设置课程,运用信息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公开课专题课程为抓手,整合推送国图馆藏数字资源,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时代精品网络教育与阅读平台。公开课成功地将文化与科技融合,从公众需求出发,创造出“互联网+知识服务”“互联网+数字阅读”“互联网+意见领袖”“互联网+职业培训”等新的文献传播与利用模式,打造用户与资源、用户与用户、资源与资源间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使图书馆服务在信息提供、交互、再创造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故宫博物院的“故宫讲坛”“学术沙龙”,国家图书馆的“国图讲坛”“文津讲坛”“文津读书沙龙”“文津少儿讲坛”等,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文物、文献前世今生的源流和故事,与公众面对面,互动交流,成为人气很高、倍受欢迎的服务与传播形式。
故宫与中央电视台等合作制作的《故宫100》,通过100集每集6分钟的短纪录片,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进行演绎,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文化节目热播,开创故宫文化的全新表达。国图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合作创建“M地铁图书馆”、与首都国际机场合作,借助T3航站楼的“第一眼中国”,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全民阅读运动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文物文献抢救性保护的国际合作领域,两馆并行启动了抢救流失海外中华文物文献计划,以及海外中文古籍数字化回归工程、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等。
故宫和国家典籍博物馆利用电子信息、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创新文物、文献的展陈形势和手段,开发数字产品,创新传输方式,建立立体、互动体验和即时共享平台,拉近文物、文献与观众、读者的距离,使公众有亲近感和获得感。同时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和云平台,基于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通过数字展览、手机APP互动体验游戏等数字文化服务产品,如《故宫的紫禁城祥瑞》《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等4款APP,《三大殿》《角楼》等6部VR虚拟现实影片,国图“甲骨记忆·占卜”体验等,让博物馆、图书馆的文化消费者能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地使用和消费文物、文献资源和服务,感受到文化体验的愉悦,从而大大提高了服务的现代化传播能力。智能博物馆、智能图书馆的探索与创建,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各地各馆的资源共享,正在让收藏在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文物文献活起来,正在让“两馆”的公共服务在这个消费者主权时代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图书馆与京港地铁公司合作创建“M地铁图书馆”、与首都国际机场合作展现“第一眼中国”;与新浪就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达成合作意向,并将其微博资源纳入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总库长期保存;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故宫博物院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探索用艺术诠释历史,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刻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清醒认识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诸如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和紧迫感,思想观念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具备创新潜质的人才,缺少发现、培养、引进、使用的长效机制;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创新的计划预期和资金投入不到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缺乏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常态制度等等。
把创新发展的理念牢牢融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当中,在新形势下开拓文化发展新境界,用新思路、新办法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改革发展。紧跟时代和公众需求的要求,丰富资源与服务、保护与利用理念,树立需求为导向、服务出效能的观念,重点加大服务方式、传播途径的创新,配套加大相关制度的革新力度;不断增强活力,提高效能,实现社会效益。
要努力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现多元主体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文化治理过程中,要与政府、图书馆、博物馆之外的各种社会力量,包括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NGO等等,协同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从观众、读者的需求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提出未来发展策略。需求决定创新,也决定创新的价值。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大博物馆、图书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发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观众和读者的需求。
在国家图书馆110周年馆庆期间,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向,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以创新为先导、为核心、为第一动力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当今和未来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博物馆、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