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权,陈光权
(贵州省黔西红十字医院 骨外科,贵州 黔西 551500)
肱骨近端骨折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中老年群体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社会建设进程加快与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持续升高,骨折后患者疼痛感剧烈,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1]。锁定钢板、带锁髓内钉是两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应用组间比较的方式对二者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2 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有35 例患者。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在56-79 岁,平均(62.86±5.05)岁;研究组患者男20 例,女15 例,年龄在55-77 岁,平均(63.75±6.79)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巨大差异(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麻醉后取仰卧位,于肩关节前、胸大肌、屈三角肌作切口,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连同束胸大肌、静脉向内侧牵引,让骨骼位置充分暴露,骨骼复位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固定钢板置于骨折外侧,应用锁定套管对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固定后对骨骼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固定凉后进行创口缝合。研究组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全麻后取仰卧位,沿肩峰向远端作4 cm 左右切口,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观察骨折部位情况,将导针置入远端髓腔,扩孔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髓内钉,插入髓内钉后进行远端锁定引入,固定后进行创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治疗优良情况评估:治疗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完全消失,能正常行走、活动自如,判定为优;治疗后患者踝关节存在轻微疼痛、肿胀,可进行基本活动、正常行走,判定为良;治疗后踝关节疼痛未改善,伴有肿胀,需用药才能正常行走,判定为差。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股不连、感染性坏死、延迟愈合及内翻畸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分析应用SPSS 20.0 软件,%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0%,在治疗优良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1 所述。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经比较,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如表2 所述。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肱骨近端骨折在50 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增多,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升高,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持续升高。现阶段临床治疗巩固近端骨折的方法较多,带锁髓内钉、锁定钢板是两种常用固定方式[2]。其中锁定钢板是根据肱骨近端解剖结构设计,适用于骨折疏松与粉碎性骨折,稳定性好,不会破坏骨膜,能促进骨骼愈合,且固定时间长,不需进行外固定,对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十分有利,但治疗过程需剥离骨折端软组织,会破坏局部血供,进而延长骨折愈合时间[3]。带锁髓内钉是新型弹性固定器材,生物力学性能稳定,应用范围更广,该治疗方法手术操作与骨折端剧烈较远,创伤更小,能有效控制断端分离,且不需进行骨膜剥离,避免对骨折断端血运的影响,能促进骨折愈合[4]。此外,该手术还具有操作简单、抗压缩与抗旋转效果好等优点[5]。
综上所述,在治疗优良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带锁髓内钉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