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婴,王文俊,周志敏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 骨科,湖北 武汉 430010)
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主要指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的骨折,这种骨折类型容易移位,属于内收型骨折,故称为不稳定性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故通常需要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当前临床上主要分为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两种手术由于手术方式和置换程度的不同,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也会有所不同[1]。因此,本文主要从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选32例进行对比,根据年龄及病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旨在探究分析在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选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及病情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生理指标较欠,男9例,女7例,年龄70-90岁,平均(79.25±2.16)岁,根据受伤原因可以分为自行跌伤11例、车祸致伤5例。对照组16例,各项生理指标能够达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标准,男10例,女6例,年龄60-70岁,平均(65.43±2.09)岁,根据受伤原因可以分为跌伤10例、车祸致伤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等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实验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置换假体选择双动人工股骨头假体,具体操作以全髋关节置换为例,半髋关节置换基本不用处理髋臼侧,处理股骨侧后置入合适假体即达到手术要求:
术前准备,患者接受手术前半个小时输注完预防用抗生素,术中备血或自体输血,备骨水泥,脉冲冲洗器等。麻醉方式通常选择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伏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贴手术切口膜,行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转子,于大转子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沿转子间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颈脱位。取出股骨头。清除股骨颈基底部软组织,在小转子侧股股骨颈保留1.5 cm,行垂直于股骨颈电锯截除股骨,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用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生物型髋臼假体,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然后处理股骨侧,开髓,刮除髓腔松质骨及髓腔组织,髓腔锉扩大髓腔,满意后,安装试模,效果满意后置入股骨侧假体、股骨头,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牵拉检查活动间隙均满意,安置引伤口引流管,清点器械关闭伤口,据指南术后24 h起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间持续1到两周,后改口服抗凝药物,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当患者情况好转后,尽早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前期可以采取被动功能训练,再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变为主动功能训练,控制好训练方式和训练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其中,harris评分情况包括关节活动度评分(9分)、关节功能评分(47分)、疼痛评分(44分)三个方面,总分为100分,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脱位、疼痛、髋关节磨损程度等[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7.0处理,t/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实验组关节活动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等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486、1.507、1.313、1.000,P=0.630、0.142、0.199、0.32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Harris总评分实验组 16 7.14±1.82 42.51±3.22 40.15±2.14 89.78±5.67对照组 16 7.08±1.63 41.17±3.78 39.57±2.35 87.82±5.42 t - 0.486 1.507 1.313 1.000 P - 0.630 0.142 0.199 0.323组别 例数 关节活动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严重并发症。术后二年余部分半髋置换患者患侧X线可以观测到髋臼有硬化,轻微磨损。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半髋和全髋置换常用于重度髋关节疾病,半髋只进行股骨侧假体置换,全髋在进行股骨侧置换的同时,进行髋臼置换,前人在相关研究中表示,两种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相差不大,但适应的患者范围有所区别[3]。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和并发症均比较多,但是从长期效果来看,能够很好的减少关节损坏和硬化。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安全性高,但长期效果来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关节硬化和磨损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上,涉及股骨侧病变、年龄大于70岁者多采取半髋置换,累及髋臼的病变、年龄不足70的股骨侧病变需要关节置换者多需要全髋置换[4]。
本次研究选择32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关节活动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且从长期疗效看,半髋关节置换术略逊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但半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性更高,更适合高龄患者,该研究结果与曲国胜[5]在对比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对于股骨颈骨折,可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和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全或半髋;对坏死,因为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疼痛和功能,而改善疼痛是必须达到的目的,所以最好是全髋,当然对于髋臼破坏不甚严重的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可谨慎考虑半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