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2020-08-12 09:09谢逸帆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及建议社会保障农村

谢逸帆

摘 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农村社会保障作为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对当前农民的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提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居民消费水平;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5.058

1 我國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2014—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逐年增加,但是增长较为缓慢,消费总额整体偏低,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总额为33 282元,是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近3倍。

如表1所示,截止到2018年底,农村人均年消费总值为12 124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比较低,消费潜力未得到开发。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为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未来的预期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收入仅用于生活必需品支出,其余收入都将进行储蓄以应对未来各种突发性风险带来的大金额消费。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保障体系的参保率低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实现了基本全覆盖以外,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都没有实现全覆盖。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并未规定每一位农民必须参保,参与均遵循自愿原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农民因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觉悟不高,且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刻,对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意识不够强,对政策也不够了解,加之其收入水平较低,相比较于将微薄的收入投入到利润微薄的社会保障中,他们更倾向于将收入储蓄到银行中,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很多农民对于社会保障大都处于一种观望状态,严重影响了参保率。

2.2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较为落后

我国幅员辽阔,村落分布较广且不够集中,地区间的差异导致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投入的管理成本较高。但是,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资金有限,面对庞大的农村人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与之对应的管理资源,管理信息和管理设施比较滞后。

我国社会保障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律条款保障其实施,且不同地区因客观条件的差异,社会保障体系水平也不一致,会造成一定的管理困难[1]。资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无法保值增值,农民的基本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农民不愿把钱投入到保险中来。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在审核与发放保险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2]。

2.3 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投入不足,筹措渠道单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农村社保这一领域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地区长久以来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国家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又十分有限,资金的筹措大部分地区都是采取政府、村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很难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积累以及后续补助金的发放。而且农村社会保障参与不具有强制性,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宣传也不够到位,农民不愿把少有的收入投入到社会保障中,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推进。

2.4 农村社会保障具有不平衡性

我国地理条件独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比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水平高,贫困地区的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大,单一的社会保障无法满足全国上下不同农村地区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不同地区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

3 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3.1 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社会保障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收入增加会直接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同时,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稳定的预期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减少了收支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民的消费信心,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也加速了农村的土地经营与流转,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3.2 改变农村居民的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民无法真正理解到养老保险的内涵,加上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薄弱,而参与养老保险并非强制性要求且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不高。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满足了大部分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就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城乡公共服务公平化的政策导向,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3]。

3.3 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

消费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不同的收入群体会处在不同的消费层次,边际消费倾向会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4]。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收入分配效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渐渐和城镇居民趋于平衡,从而使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得到改善,增加了当前消费。

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宣传,提升制度覆盖率

1)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大对社会保障的宣传,通过制作线上短视频、运营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政策宣传,并定时更新最新政策消息,让居民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当下最新政策,同时完善线上咨询窗口,随时为农民提供政策相关的答疑解惑。2)线下通过张贴海报、举行宣传类讲座、定期进行家庭走访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最新政策,扩大宣传目标,确保每一户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有充分透彻的了解,鼓励农民自愿参与社会保障,让社会保障制度深入人心。

4.2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确保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规范实施。对于农村社保的宣传、参保、档案管理、审核、救助金发放等步骤,都必须进行明确立法规定,制定各个步骤的执行标准以及违反之后的惩罚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地区社保的申报资格、资金的发放标准以及资金发放的程序,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合理合法。同时,要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加强对社保资金的严格监管。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违反社会保障体系合法实施的行为予以惩罚。

4.3 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1)国家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保证资金来源稳定。农民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来源主要是个人缴费和国家资助,农民负担较重。2)鼓励多方主体承担社会保障金。国家可以通过给予农村社保体系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嘉奖,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资助。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农村社保体系的关注,将资金不断引申到农村社会保障当中来。

4.4 加强制度管理,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1)政府应该加大对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资金、资源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条件提高管理效率,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平台。2)积极引进高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保障专业性人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3)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国家法律体系的支持,应该不断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确保制度运行和资金使用合理合法,有效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霞.新型城鎮化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J].江苏商论,2018(7):106-107.

[2] 杨小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107.

[3] 庞加兰.农村社会保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理、现状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217-221.

[4] 王梓伊.试析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42-4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问题及建议社会保障农村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存在问题的研究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煤矿岩巷机械化作业线在新安煤矿的推广与应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