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即分享:分享式作文教学初探

2020-08-12 06:34许可峰岳海江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作文教学

许可峰 岳海江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由于“读者意识”的缺乏,使作文成为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的单向对话,教师大多只重视学生语言和作文的形式,忽视了学生作文思想感情交流,进而导致学生作文态度消极。提出“作文即分享”的理念,让学生在分享中领悟作文的真谛和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即分享;读者意识

“作文即分享”是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学团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作文即分享”为指导,采取板报刊登、校刊刊登、简书出版、微信公众号推广和推荐报刊发表等多种方式积极分享学生习作,将线上分享与线下分享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作文教学通常把写作活动从社会环境中抽离出来。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读者,缺少真实的对话动机,学生开展作文写作的目的不是得到大众的肯定,而是通过揣摩迎合教师的喜好来获得较为理想的作文成绩。这种“读者缺位”的自我中心式作文教学模式容易出现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作文没有真正的读者,导致写作“无的放矢”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这是一种介于我向思考和定向思考(社会思考)之间的思维形式。学龄前的儿童经常会有自言自语的行为,这就是自我中心言语的外部形式。随着学龄前时期的结束,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言语现象也会逐渐消失。维果茨基则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言语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入地下”,成为内部言语。无论是儿童言语还是成人言语,其主要功能都是交流。

内部言语或自我中心言语是与自己交流,服务于我向思考,服务于逻辑思维,成为思维的工具。外部言语是与他人交流,服务于社会化思维。根据联通主义观点,社会网络、电子网络与个体的神经网络三者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和关联,外部言语在人和人之间建立了类似电脑之间的连接,就如同多台电脑联网共同完成某种计算任务。写作具有两种功能,即思维和交流。就思维而言,写作是将个体的隐性言语显性化,通过变成纸本或电子格式的文字使个体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就交流而言,寫作总是针对某个或某些读者对象。如果这个对象只是作者自己(比如日记),那么作者至少需要考虑在将来某个阅读的时刻能够读懂所写的内容,能够有助于回忆当时的主要情形。如果读者是其他人,作者随时需要考虑对方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感同身受。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与缺乏对象意识或者读者意识有关。而学生的写作之所以缺乏读者意识,维果茨基认为在于其书写“是没有对话者的言语向一个不在眼前的或想象中的甚或根本不存在的人致词”。真正的作者是通过文本与读者对话。巴赫金认为,“任何现实的已说出的话语(或者有意写就的词语)而不是在辞典中沉睡的词汇,都是说者(作者)、听众(读者)和被议论者或事件(主角)这三者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和产物”。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对话中的陈述都有明确的对象,语词只是对话的部分内容,而非全部内容。除了语词,对话双方共处的环境、陈述者的表情、手势和语调,都承载了丰富的对话内容。而如果用写作的方式来陈述对话,作者就需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把相关的背景、表情、手势、语调都尽量交代清楚,至少要提供给读者想象这些内容的空间,因为写作的方式很难为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提供补充的机会,除非有二次写作或多次写作行为,但这不是即时的。

(二)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常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写作文

一般而言,写作活动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需要,以及由于交流的内容或形式受到他人认同、肯定而获得满足的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但是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没有交流思想感情的真实对象,也就没有交流思想感情的真实需要。尽管学生的每篇作文语文教师都会阅读,教师不仅是学生作文内容和形式的评价者,而且很好地扮演了学生思想情感倾诉的聆听者的角色,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表达和写作的兴趣,但是这与通过文字和更多的人交流进而收获思想情感认同和写作能力肯定的喜悦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由于作文教学缺乏真实的社交生活场景和真实的交流需要导致学生仅仅把写作文看作是完成一项作业。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把得到教师肯定,甚至习作在班级内作为范文朗读作为写好作文的动机,但有这种写作动机的学生人数比例并不高。因为授课时间的限制,能够在作文讲评课中被朗读或以其它形式展示的作文数量毕竟有限。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作文写够字数交给老师就算任务完成了。

(三)学生不愿写真情实感,作文内容“假大空”

训练学生书面语言交际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尽量将作文置于真实的社会交际情境之中。真实生活中的写作行为都有着强烈的影响读者的欲望,旨在介绍知识(说明文),说明情况(应用文),引起读者的同情心(记叙文、散文、诗歌)或同理心(议论文)。文章写作的好坏在于是否达到了以上这些交流、交际的目的,而不在于写作者是否采用了华丽的辞藻。写作手法这些都是文章的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即为社会交际服务。传统作文教学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导致学生缺乏交流真情实感的动机,这也就造成其写作内容胡编乱造,“假大空”现象较多。

二、分享式作文教学的主要理念与方法

(一)“作文即分享”理念

分享式作文教学把分享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把分享看作是学生写作的直接目的,让学生为分享而写作,在分享中感受交流的快乐,在交流的快乐中提高语言能力。我们提出“作文即分享”这一教学理念有着比较坚实的学理基础和经验基础,但是在具体做法上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二)多形式、分学段分享习作

分享式作文教学中的分享形式包括视频分享、图文分享、作文分享和报刊发表等。视频分享是学生面向家长、全班或小组讲故事,由家长、教师或小组成员拍成视频,可以发到家长群和朋友圈;图文分享是学生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图文并用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悟,每日一篇;作文分享是教师把评改过的优秀习作分享到微信公众号、美篇等网络平台(也可以让学生在周末用电脑输入到网络平台),再转发到班级群、家长群、朋友圈,形成网络传播;报刊发表是教师将学生优秀习作推荐到校刊或正式报刊发表。对于正式发表的作文,教师再将发表的消息和全文发到家长群和朋友圈。

(三)网络赞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视频分享和图文分享将网络时代最常见的分享行为作为作文教学的常规手段,将网友赞评作为学生作文的新的点评形式。作文分享将学生的习作和教师评论以文字形式或者拍成图片在网络分享之后,教师对部分习作的点评能够让更多学生获得教益。另外,学生、家长、亲友和网友也都可以对分享内容点赞或评论。网络分享使学生的写作行为社会化,通过学生的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分享式作文教学的优势

(一)学生在“发朋友圈”中领悟作文的真谛和乐趣

曾经学生怕写作文,现在“发朋友圈”分享作文成为学生最兴奋、最喜欢的作业形式。从视频分享到图文分享再到两周一次的作文写作,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原来并不神秘,就是“發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悟。在报刊发表作文其实就是学生发了一个更大的“朋友圈”。通过分享式作文教学训练,学生写作文时不再写空话和假话,而是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曾经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每日一段话”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现在学生通过“发朋友圈”进行图文分享,写一段话变得比较容易了。曾经学生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时总想着凑字数,现在学生写作文总想着如何控制字数,详略得当,总怕自己“写多了”。

(二)家长参与到分享式作文教学中来,亲子、家校联系更加紧密

曾经大部分家长怕学生经常使用手机会耽误学习,现在家长每天都会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发朋友圈,与师生进行网络互动。家长通过参与到互动中来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作文被老师分享到家长群、朋友圈或者正式发表到报刊,也是家长们最激动的时候。教师尽量发现每个学生在写作上的亮点,力争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有在网络平台分享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学成果奖专项课题“‘三场域五策略习作教学模式创新探索”,项目编号:XZJKY117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可峰(1972—),男,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研方向为民族教育和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作文教学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读者意识的培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