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菁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江西吉安 343000)
院前急救是关乎急诊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救治阶段,理论上是指在送医前由急救人员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现场急救,以遏制病情的恶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为医院专业救治争取时间[1]。辅助通气是院前急救中的重要环节,大部分急诊危重患者存在呼吸困难,良好的人工辅助通气可改善其体内缺氧状况,有效维持机体运转[2]。传统院前急救通常采取人工气囊进行辅助通气,随着医疗科技进步,传统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3]。本研究主要探讨手提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在急诊院前急救中应用手提呼吸机的3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在急诊院前急救中应用传统人工气囊的3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2~72岁,平均(50.33±4.25)岁;病因,严重外伤7例,器官衰竭5例,心脑血管病15例,重度农药中毒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0~73岁,平均(50.83±4.41)岁;病因,严重外伤6例,器官衰竭6例,心脑血管病14例,重度农药中毒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生命体征不稳定。排除标准:在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前死亡者。
所有患者均予以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内迅速携带急救物品出诊,到达现场开展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工作,依据患者情况予以辅助通气。
对照组应用传统人工气囊(升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许20182540067,型号SW71200A,PVC即弃型)辅助通气:首先,充分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内异物与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然后经口插管,通过人工按压气囊进行辅助通气,潮气量500~700 ml,频率约10次/min。
观察组则应用手提呼吸机(北京斯普兰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43545738,型号EPV200)进行辅助呼吸:对具有通气指标的患者接入气管套管,进行人工辅助通气,调节呼吸机参数,潮气量为5~7 ml/kg,氧浓度约60%,频率设置为8~10次/min;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通气模式,可自主呼吸但存在呼吸困难者,可采取支持通气、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呼吸微弱者可应用备用呼吸机通气模式。
两组均开展相应护理工作:调整患者姿势,使患者头部稍偏向一侧,固定呼吸机管路,避免管路弯折、脱离,缓慢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湿化气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短时间内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大幅度下降,应及时吸除阻塞气管的痰液,再接入呼吸机;在转运时注意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晃动;若患者出现躁动、心率加快的情况,可适当予以镇静药物,并注意监测血压。
(1)辅助通气后10 min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SpO2等生命体征。(2)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及院内救治成功率:若患者院前恢复自主呼吸,入院时有生命体征则为转运成功;若患者入院后接受急救治疗,身体恢复,顺利出院,则为院内救治成功。
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院前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救治成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转运成功率及救治成功率比较[例(%)]
院前急救可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有效的急救,以维持生命体征,改善预后[4]。呼吸衰竭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其自主呼吸能力下降,机体严重缺氧,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5]。因此,院前急救十分重视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
因常规呼吸机体积大,携带不方便,难以应用于院前急救中,传统院前急救主要采取人工气囊进行辅助通气,需长时间有规律地按压气囊,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其操作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且不易控制[6]。而手提呼吸机可依据患者病情精确调整各项参数,合理选择辅助通气模式,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夜光灯设计,可于黑暗中正常使用。手提呼吸机以氧压力为动力源,无须连接电源,也可置于狭小的空间中,便于患者转运,在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可提高转运速度,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手提呼吸机可在入院前有效维持患者的心率、呼吸、SpO2等生命体征的稳定。
手提式呼吸机具备体积小、易携带的优势,同时也具备常规呼吸机的技术优势,采用计算机对通气量、通气频率、氧浓度等参数进行智能控制,保持稳定、适宜地氧气输出,可避免人工操作时出现的人为失误或通气不稳定情况,提升辅助通气质量;同时,手提式呼吸机的使用可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自动监测针对吸痰、体征、病情等方面的急救护理操作,控制病情进展,为院内救治提供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该结果说明,在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手提呼吸机,可提高转运成功率,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死亡情况。这一结论与唐雪梅[7]的研究结果相似。此外,在辅助通气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必要。由于手提呼吸机无加湿功能,通气时气管容易干燥,故应重视保湿护理,且辅助通气频率与患者自主呼吸容易出现不协调,产生对抗作用,使患者出现躁动、心率加快等症状,此时可适当予以镇静药物干预,以确保辅助通气质量。
综上所述,手提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中有重要价值,结合相应护理工作,可辅助患者恢复呼吸,改善生命体征,提高院前转运成功率。